本篇文章2274字,读完约6分钟

今天,当人类越来越多地被能源所困时,成功地尝试开采可燃冰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一次,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了试采,并在6个技术系统中实现了20项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然而,这只是长征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未来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月9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乘直升机从珠海起飞,在广阔的南海飞行一个半小时后,稳稳地降落在海面上一个庞然大物——“蓝鲸一号”钻井平台上。

这是一座37层的大建筑,是世界上作业深度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最近,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已经在这里成功地实现了可燃冰的试开采。

简而言之,可燃冰,即科学名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可燃烧冰块,是由水分子包裹的基于甲烷的有机分子组成的。它的热值比石油高得多,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据说它的储备可供人类使用几千年。

今天,当人类越来越多地被能源所困时,成功地尝试开采可燃冰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此,5月18日,中国宣布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该海域试采可燃冰后获得持续稳定气流的国家。有人说开采可燃冰不容易,环保能否通过还是个问号。另一些人认为,在成功开采后,它将很快实现工业化,在资本市场有一些优势的股票将会飙升。

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发

记者这次来是想了解我们是否能够安全环保地开采可燃冰。我们能在技术上领先世界吗?工业化还有多长时间?

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

从“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向大海望去,蓝色的大海波光粼粼,大鱼不时跳出来。

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在同样的条件下,燃烧可燃冰产生的能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十倍。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然而,开采可燃冰的难度也是业内公认的。可燃冰被低温和高压密封。如果温度上升,水合物中的甲烷可能溢出;或者,如果冰融化,压力上升,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严广生表示,这两个难点在试采前已经得到充分考虑和反复论证,并部署了许多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周围的天然气和海底地形没有改变。

据了解,试生产前,中国地质调查局进行了10多次环境基线调查,获得了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学、海水化学和海底地层力学参数的背景数据。试生产期间,按照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工艺安全风险管理标准,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

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鲁静安表示,试采期间,通过大气、海水、海底和地下四位一体的监测系统,对甲烷、二氧化碳和海底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与背景数据相比,甲烷无异常变化,海底地形无变化,无环境污染,无地质灾害。与此同时,中国首个4500米水下作业机器人“海马”潜入海底,未发现海底地形变化和甲烷泄漏。

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发

“蓝鲸一号”钻井平台长117米,宽近100米。甲板非常开阔,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谢告诉记者,该钻井平台配备了双钻塔,可以单独作业,井下环境监测仪可以实时监测数据,试采后将数据一起取出。

鲁静安表示,试生产后,将继续进行全方位的三维环境监测,为制定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取得一系列理论和技术突破

在“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外,一个燃烧的火炬正熊熊燃烧。出于安全原因,一个巨大的水幕将火炬与平台隔开。这个火炬燃烧的是从海底200多米深1266米处提取的天然气。

广州海洋局总工程师杨胜雄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淤泥质可燃冰的安全可控开采。这种可燃冰占世界资源的90%以上,也是最难开发的。

据报道,在这次试采中,中国已经在6个技术系统中实现了20项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首先,有三种防砂技术。包括“地层流体提取”、疏松超细储层防砂和防止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技术。第二,有三种储层改造技术。包括储层快速精细评价和产能动态评价。第三,有三种钻井和完井技术。包括窄密度窗口平衡钻井、井口稳定性增强和试井系统集成技术。第四,有四种勘探技术。包括4500米无人遥控飞行器探测、保压取样、海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和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等。

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发

目前,许多大国正在可燃冰领域展开竞争。其中,美国在5月12日宣布,它正在对墨西哥湾的可燃冰开采进行研究。2013年,日本在南海海槽进行了海上试采,但由于出砂等技术问题而失败。2017年4月,日本在同一海域进行了第二次试采,5月15日,因出砂再次停止产气。

相关专家表示,可燃冰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们率先在全球成功试采,实现了这一领域的领先而非跟随。

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世界上两类区域:一类是水深300米至3000米的海底;二是陆地冻土区,尤其是南北两极冻土区。据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相当于21万亿吨石油当量。

TPO油田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军说,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约为800亿吨石油当量。通过重点区域普查,圈定了11个有利勘探区和19个成矿带。经过钻探验证,已经圈定了两个1000亿平方米的矿藏。

相关专家表示,中国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成功试采只是长征中的关键一步,未来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邱海军表示,今后我们将重点加快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深沪海域试采成果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对重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调查,提供2至4个大型资源基地,为推进产业化奠定资源基础。此外,开展了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的中试生产,把加强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他说,根据中国可燃冰调查和技术储备的现状,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黄晓芳)

(编者:梁

标题: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