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7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产业的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使得绿色金融的发展成为银行业的新趋势和趋势。绿色金融注重环境和社会效益,将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作为评价金融机构活动有效性的标准之一,追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协调。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普遍重视发展绿色金融,但在具体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笔者在基层工作中发现了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些困难。
缺乏意识和缺乏动力并存。一些商业银行,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普遍对绿色金融认识不足,缺乏制定中长期绿色金融发展目标的意识。尽管目前绿色信贷总量逐年增加,但一些银行只完成了考核指标的任务。就基层信贷人员而言,一些管理层传递的信贷理念和思想相对空,缺乏驱动信贷人员具体业务的目标机制设计和路径。
不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使得信贷管理更加困难。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没有界定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内涵,没有制定关键风险客户的评价标准和名单,也没有从客户维度出发的完整的风险识别体系;另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国家监管的限制类行业和重大环境社会风险行业制定专门的信贷指引和风险控制措施,没有进行清晰、差异化的动态信贷管理,往往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环保企业的经营性质很难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相吻合。商业银行是盈利的金融机构。对于目前从事清洁能源、清洁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的企业来说,许多新成立的、风险较大的绿色环保企业很难审查其未来是否有稳定的现金流来偿还贷款本息。
缺乏创新能力导致绿色金融产品结构单一。对于涉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和清洁基础设施的绿色项目,大多采用传统的信用产品模式。对于新成立的现金流量暂时不稳定的绿色环保企业,由于无法满足传统信贷产品的信贷要求,商业银行只能向这些企业提供少量的金融产品。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应建议:
积极融入国际规则。目前,全球自愿绿色信贷原则主要以赤道原则为代表。该标准的目标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外部融资的环境和社会的最低行业标准,从而促进全球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绿色贷款,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统一。商业银行应根据包括赤道原则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标准,制定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为环境敏感行业制定有针对性、明确的行业政策,使其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既能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又能为自身发展带来相关利益。
严格控制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预控措施,降低和转移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列表管理的方法对客户或项目涉及的污染、生态影响和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评分,并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其次,要求信贷人员实地调查企业业务发展情况,反复论证企业各项资料的真实性,并采取一系列风险规避措施来掩盖风险暴露。最后,要随时跟踪贷款去向和相关贷款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控制转移风险。
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我们可以借鉴当前绿色金融发展较好的城市实践和世界上一些大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可以通过发行绿色产业债券、保理融资和发展ppp绿色产业基金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培养综合素质的绿色金融人才。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涉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行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商业银行应培养既熟悉银行相关金融产品,又了解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掌握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人员,以确保绿色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张乐制图)
标题:绿色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