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21字,读完约10分钟
1984年5月,上海解放35周年,原260团老战友聚集上海,在宝山烈士陵园祭奠战友,第一排是肖邦。
上海解放后,1949年6月,在宝山驻地,原260团肖邦警卫黄朝明(右)和战友拍照。
我今年95岁了。 除了耳朵有点远以外,身体还很结实。 但是过去的很多事情,我已经不太记得了。 只有65年前,我们组2000多位优秀同志,并肩作战,解放上海的战斗,我一刻也没有忘记。 有时闭上眼睛,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当时的战场,回到了1949年5月,那15个一生难忘的日夜。
1949年1月10日,我所属的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歼灭了国民党徐州匪徒总司令部刘巍和杜聚明指挥的56个师,在淮海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国民党政府已经走了。 那时的形势是,毛主席说:“敌人也不认为我们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的部队奉命像皈依一样休养,为渡江准备训练。 大家每天都在讨论。 什么时候过长江,给国民党老巢南京打电话,彻底解放整个中国。 在此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全军编制和编号的命令,我担任团政委员会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3旅98团,正式改编为第3野战军第29军87师团260团,依然由我担任政委。
以“无伤”渡过了河
4月21日,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和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官命令“进军全国”,激动人心的渡江之战开始了。 第29军按照渡江作战总前委员会的决定,在长江龙少港至张黄港的左路开始渡江作战。 我260团作为全军第二批从靖江起航,登陆江阴一线。 整个渡江过程很顺利,其中我们团当时的团长李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来我们团才一个月,就被华中工委策动了反江阴炮台。 由于他和其他同志的努力,江阴炮台守军起义,转动炮口殴打国民党军,我们的部队“无伤大雅”地过了河。
因为李干不在,当时全团第一由我指挥。 到江后一直前进,23日下午6点,我团作为师的先头部队第一个到达无锡城外,还没等攻击,城市的敌人就蜂拥而至。 晚上九点,无锡宣布解放。 25日晚,友军解放了苏州。 我也带团队去镇上。 刚冷静下来,师部命令马上去吴江,说那里有敌人。 结果发现了一小撮散兵游勇,冒充解放军骚扰人民,部队一个人行动清除,回到苏州休养。
在苏州停职到5月10日,全团奉命集中于常熟。 那天晚上,第十兵团常熟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兵团司令官叶飞在会上作了班沪战役动员报告。 叶飞记得第一次传达了三野前委员会的决定。 上海之战既要消灭敌人,又要确保城市的完善回到人民手中,政治也要胜利。 然后部署作战任务,中心思想从常熟直接插在上海东北部宝山的月浦、张华滨,迅速占领吴淞口,通过“关门打狗”,使市敌人投降。 我们师分配的任务是主要攻击浏河、月浦。
啊,后来想想,当时全国快解放了,感觉打大仗的机会很少。 这次解放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是我们建立大工作的最后机会。 以为敌人一直望风而逃,不堪一击,对月浦敌人的情况、地形和工程不能充分理解。 到5月12日傍晚,我们团在接近月浦途中的新桥处理敌人巡逻队,从列长口中得知蒋介石为了“保护大上海”,已经动员了近8军20万兵力。 月浦镇又是月宝公路上的重要据点,是吴淞、宝山防御系统的西门。 保护月浦的是52军一师,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中逃脱,编制比较完善,已经在月浦修建了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堡垒群和多个障碍物。 刘玉章军长又威慑说:“把共军关在我的钢铁阵地里。” 除此之外,上海警卫司令官汤恩伯派遣了12名炮兵团的赞助,河面加上30多艘兵舰和江湾、龙华机场飞机的助战,实力大大超过了我们此前的预想。
当时我们团一共只装备了三门山炮。 我和副团长梅永熙、李仲英参谋长商量,立即改变了迄今为止决定的“猛攻猛插”战略,进入阵地构筑了工程。 但是,快点,大家工作到13号黎明,没有时间挖战壕,敌人的炮火已经来了。 三门山炮很快就破了三门。 上午下车,担任主攻的一个营造成了三分之一的死伤者。 团指挥所和各阵营的电话线也经常被炮火炸毁。 我和梅永熙分工,他带头指挥突击,我在团部指挥所协调战斗。 到下午两点,上级下达了总攻击的命令。 士兵冒着雨滴般的子弹、子弹冲进去时,天空又下起了倾盆大雨,使行动更加困难。 一排士兵倒下的代价,直到当天半夜,我们团终于攻占了月浦镇北敌的前沿阵地。 但是,团已经有700多人死伤,12名大队级干部受伤11人。 我在跟着攻击部队前进的过程中,看到士兵前后纷纷倒下,但我们的部队还在前进,一个也不犹豫的精神真让鬼神哭了!
部队激战了十五天晚上
攻占前线阵地后,我命令立即巩固阵地,加强阵地应对敌人的反击,准备明天继续进攻。 14日凌晨,我清点了部队,结果只找到了120多名步兵。 这时敌人又用四辆坦克排在阵地前面,用坦克炮向我们密集射击,掩护步兵向阵地冲去。 我们士兵的枪被雨水和泥水淋湿了,不能再打了。 干部中唯一没有受伤的三营副教员张勇拿着集束手榴弹,从沟里向坦克冲去,结果一辆被炸毁,另外三台逃走了。 但他付出了壮烈的牺牲,当时23岁。 张勇在没有牺牲之前,多才多艺,还会木雕。 我一直在欣赏他。 他的牺牲真令人遗憾。
14日中午,军长胡炳云打来电话,问我团是否会继续进攻月浦。 当时部队的风气是啃“硬骨头”,越痛苦越危险。 我马上回答了。 可以进攻月浦町,但现在部队不集合。 进攻月浦后,调整另一个准备队占领月浦町。 胡军长很高兴,让我们继续进攻,委托259团两个阵营跟进。 我和梅永熙、李仲英商量,把剩下的120名指挥分为突击队和第二梯队,突击成功后迅速占领两翼,巩固突破口。 当天傍晚5点,我团第二次对月浦町发动了总攻击。 突击队打开突破口后,我跟着第二批也很快赶上。 冲进突破口的时候,子弹袭来,我后面的护卫小马很快就牺牲了。 小马是参谋长李仲英的警卫,当时李仲英在突击中受伤,我命令他送李仲英,但他拒绝了,一定和我一起冲进月浦,结果壮烈献出了生命。 我自己也被子弹震撼,嘴里是泥硝烟,幸好在战壕弯曲的死角,活下来了。 但是,在259团团长胡文杰在最前线阵地指挥期间,敌人军舰的甲弹集中攻击了他所在的房子,他英勇牺牲。 胡团长是解放上海战役中我军牺牲等级最高的干部。
进城后马上清点人数,团只剩下62人。 我马上,全团躺在镇上的月宝公路侧面,准备迎接敌人的反击。 还是在15日凌晨,敌人开始了疯狂的反击。 子弹从我头上两尺处扫射,撞到墙上打了个洞。 敌人的坦克一冲进来,我们就用稻草和木头铺在路上点火燃烧,阻止坦克前进,用机枪和手榴弹打坦克后面的步兵。 就这样,从早到晚,一天打倒敌人5次反击,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打在月浦町。 日后,蒋经国奉在复兴岛直接监军的蒋介石之父之命,亲自去了月浦“劳军”,在国际酒店举行了“月浦大捷庆功礼”。 难怪敌人死得这么疯狂。
到16日敌人看到大势已去,反击开始减弱,次数也减少了。 我和梅永熙一起,乘机整理了部队。 根据当时的统计,全团已经造成了1200多人死伤。 我们把各大队士兵暂时编成一个大连。 这个时候,从我到下面的士兵,已经三天四夜没合眼了。 我命令他们轮流休息一会儿,恢复体力。 17日,蒋经国第二次去月浦劳军,看到没有夺回月浦的希望,失望地逃跑了。 敌人炮火进一步减弱,我抓住机会,组织全团总结这场战斗的经验教训,认为打敌人钢筋混凝土碉堡群,只能用小兵力分头进攻,不能一齐涌来。 总结了“慎重的计划、充分的准备、夺取几个、强化几个、阶段性前进、摄像头出击”的战略。 据此,今后几天,我们团在夜袭战、爆破战等战略中,将眼前敌人的碉堡一个“拔钉”,自己几乎没有死伤者,等待着总攻击的到来。
5月24日晚,我方各部队占领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汤恩伯逃到吴淞口的军舰指挥。 25日,三野前委员会命令各部开始总攻击。 我团猛插85师254团和宝山、吴淞,破坏老化势头,消灭宝山、吴淞敌人,俘虏敌人7000多人,没收了无数武器弹药物资。 但是,赶到吴淞口时,敌人的兵舰轮船已经发动,没能拖汤恩伯,真是太遗憾了。
“你们是全军的骄傲”
5月28日,上海正式解放了。 到这一天为止,我团已经持续了15号晚上的激烈战斗,我没有和所有的指挥官睡过觉,只是在战斗的间隙打瞌睡。 但是,我们使用步兵和轻武器,突破了敌人海陆空的协同立体防御和牢固的防御系统。 战斗总结时,胡炳云军长表扬了我团:“好好战斗,顽强战斗,你们好。 你们是全军的骄傲!”
为了上海解放而流血牺牲,当时我们团的指挥官没有机会看到大上海的风采。 战斗结束后,全团直接调往苏州补充。 在苏州我病了,整天发呆,站着走路也很难。 苏州的随军医院涉嫌肺结核,被转送到上海江湾的前国民党陆军总医院接受治疗,什么是肺结核,是极度疲劳引起的综合征,身体整体衰弱到了极点。 我妻子徐希当时在师后勤部当政治赞助员,最初听说我阵亡了。 经过妻子和医生70多天的精心照顾,我终于康复了。 我回到南京三野总部报告时,知道部队正在飞往福建。 酋长问我不想在南京市委就职。 我立即表示,如果需要组织,个人将坚决服从。 就这样从1949年11月开始,我向南京市委报告了。 三年后,又调到上海华东工业部工作。 我参军前学的是电机专业,因为我自愿申请基础,就职于新成立的上海电机厂。 从那以后就没有离开过上海。 我这一生,与上海结合的莫名其妙的缘分,是从1949年解放上海的15日晚上开始的。 (口述:肖邦的采访整理:记者朱晨)
人物略传
萧卡( 1919年―)湖南湘乡市人,1949年担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9军87师260团政委员会。 解放后,担任上海电机厂长、上海市电机局局长、市仪表无线工业局长、市航空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等职。 亲自经历并指导了中国第一台12000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的研究开发发明、国家上海电机工业基地的建设、上海仪表无线工业的最初和计划、国家第一个大型飞机项目“运十”的研发和试飞等一系列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大事。
标题:【要闻】解放上海激战:解放军干部抱集束手榴弹炸坦克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