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的反向回购中标利率3日上涨10个基点,令人担忧。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最近连续采取的公开市场导向工具行动或加息是另一种加息形式,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通胀预期已经上升。央行研究局局长徐中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标利率上调是市场化竞价的结果,是资本供求影响下的市场跟随表现,主要由市场决定。“变相加息”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徐中表示,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中标利率是由央行的竞价和公开市场业务中一级交易商的竞价产生的。也就是说,中标利率的上升趋势是市场化竞价的结果,反映了去年9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心的上升趋势,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有很大不同。
在回应市场关于“央行加息”的讨论时,徐中表示,从传统意义上讲,“央行加息”是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具有强烈的积极调控意图,而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上行中标利率则是在资本供求关系影响下跟随市场的表现,主要由市场决定。一些市场参与者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认为这不是“央行加息”。
徐中指出,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也有自己的数量和价格目标,目标的调整和重点的转移服务于宏观金融调控的需要。当关注数量目标时,价格(中标率)会发生变化;当重点放在价格目标上时,数量(投标规模)应相应调整。也就是说,公开市场操作的投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
“加息不是存款和贷款的基准利率,而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利率。”民生银行(600016,BUY)首席研究员文彬表示,政策利率上调一方面影响银行间市场的资本成本,并具有去杠杆化效应;此外,它可能会被传送到信贷市场。在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贷款利率的波动幅度来抑制某些地区的资产泡沫。
“央行的举措只不过是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货币政策对‘宽松’回报是中性的。”中泰证券旗下子公司齐鲁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央行这次上调了逆回购利率,这不属于传统的加息,因此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与过去的加息周期相比,目前的经济形势并没有过热,后期也没有持续加息,因此没有必要过度解读。”许多分析师还表示,随着早期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央行将反向回购利率上调10个基点只是为了跟随市场,以防止更多的空套利,这不应被过度解读。另一方面,此举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减缓贬值预期,符合管理层今年稳定汇率、引导资金有效进入实体的目标。
“从这次操作来看,市场不仅适应了公开市场操作招标规模的变化,也逐渐适应了中标率的变化,为今后更好地发挥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徐中说。
李迅雷认为,今年政策的核心是保持两条底线,一是稳定增长,二是防范风险。总的来说,货币政策只是从宽松调整到中性。
标题:央行“变相加息”属过度解读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