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08字,读完约9分钟
近日,陕西省特困地区危房改造现场推介会在安康市汉滨区召开。作为安康市唯一的县级代表,汉滨区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6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省级单位深入汉滨区,对危房改造进行了调查,并给予了高度肯定。继榆林、延安、渭南等8个城市之后,7月26日,汉中市50余人组成代表团专程来到汉滨区,学习危房改造经验。
作为一个占全区贫困家庭总数42.6%和安康市1/5需要重建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危房重建一直受到中国省级单位的重视和肯定。有什么神秘的?答案在于“因地制宜,三改三新”。
将技术和新建筑材料融入人们的心中
大众支持是最伟大的政治,努力工作是最好的政治道德。7月30日,笔者走进了汉滨区磁沟镇西沟村第三组,一排整齐的蓝瓦黄墙房子映入眼帘。这个花园式的村庄是近年来汉滨区危房改造示范村之一。
李增春,一个在元坝忙着捆绑烤烟的贫困家庭,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欢迎客人进屋。要不是村干部的介绍,入口处还有三栋新装修的瓦房,这让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把李增春和“贫困户”这个词联系起来。雪白的墙壁使房子看起来非常明亮。角落新增的构造柱和屋顶的铅灰色防锈漆槽钢显示出强烈的工业风格。
“这房子可以顺利建造。首先,国家政策是好的。第二,各级干部都是好的。否则,如果我自己盖房子,恐怕要等到猴年了!”李增春的话里有满足感。
李增春原来住在西沟村10组。1998年,一场山洪和泥石流摧毁了他的老房子,他多年来一直住在废弃的烤烟炉里。“洪水伤害了人们。我已经在烤烟炉里住了20多年了。现在很好,新房子住得很安全,村里每月付600元扫地……”谈起往事,李增春不忍回头;说到现在,李增春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
像李增春一样,在汉滨区,有3473户贫困家庭通过危房改造新建住房,其中217户使用轻钢预制房屋解决安全住房问题。为什么选择轻钢装配楼?“与传统建筑相比,轻钢结构具有安装、运输和装饰的‘三方便’,质量、环保和施工的‘三安全’,耐用的材料,防火、保温和良好的隔热性能,关键是成本低。从设计到完成只需要20天。砂石、水泥等材料的使用量是传统建筑的1/4,运输量是传统建筑方法的1/3,综合成本比砖混结构低6.3%,有效解决了深层贫困问题。山区和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安全、材料运输和成本控制等多重问题。”汉滨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王功江给出了答案。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汉滨区还创新建立了危旧房改造“六位一体”推广机制,包括“一个技术指南、一个工作指南、一个示范体系、一个工匠团队、一个改造备选菜单、一个推广措施保证”,实现了龙头机构、改造标准、技术规范、工匠团队、资金保证、监督考核。
同时,聘请建筑专家对《汉滨区居住建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汉滨危房改造导则》进行修订,为危房改造提供标准化风格和基本符合性;在地区一级,建立了一个危房改造展厅,并在各城镇建立了危房改造示范点。分层次组织参观、演示和培训,实现“理论+图纸+模型+实物”的全过程演示;成立一支由1400多名危险建筑工匠组成的团队,组织对所有员工的培训,让每个人都了解政策,精通技术;建立改造“菜单”,评估人员根据菜单制定改造计划,并根据住户政策制定改造指南;开发“危房改造信息平台”移动应用,安装到施工队伍和乡镇、区相关领导中,通过上传实时进度图实现“线下改造和在线监管”,实现实时监控。
把旧的怀旧变成新的记忆
“我想和这个家庭合影,并留下纪念。这座危房的改造应该作为改造的样板来推广。”前几天,安康市住建局负责人在看完燕坝镇胡家沟村一户贫困户张和友的房子装修后,主动在主屋门口与老孙们合影。
张和友的房子是一座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土坯房。在翻修之前,墙壁和地基渗漏了,在雨天檐沟被堵塞了。屋顶不时漏水,出去的时候是泥。所有的孩子都在外面工作,没有人一年到头修理它。“去年这户人家被评为丙级以后,镇上按照张和友的意见和陕南民居的风格,换了屋顶,还换了厨房、卫生间和院子。翻修后的房子的价值大大提高了。”燕八镇党委书记王琦指着竣工的房子说。
“过去,吐蕃人的房子不愿拆除,新的砖房也不习惯居住。镇上的同志们按照我的意见把原来的土房子改造后,现在住起来很舒服!”张和有兴高采烈地在新房子里说。
群众是危房改造的主体,满足群众是危房改造的根本要求。汉滨区危险建筑种类繁多,需要进行改造和加固,面积不同,风格各异,标准难以统一。如果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建设,工程造价高,群众难以接受。如何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既能把城市建设融入自然,又能得到群众认可的改造方案,一直是区委、区政府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汉滨区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公平公开、规范程序”的原则,注重安全,密切关注实用性,将改造内容细化为“换顶、加柱、刷面、打地基(加固地基)、安装管道(修复)
为了保证陕南民居的传统风格不被改变,充分恢复了“土坯房、坡屋顶、小青瓦石屋”的建筑风格,尽量利用旧石板、旧砖、旧麻绳、旧石磨等旧物件,以及山区农村常见的米糠、黄土、竹子、木材等装饰和建筑材料。抽水马桶、集成节能灶、玻璃钢化粪池和太阳能发电可在山区农村广泛推广。将群众日夜相伴的旧物件保留在安全的住宅中,融入农村难以放弃的青山绿水,注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保新理念,安装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和设备,老房子焕发出新的魅力。
“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人们的意愿和习俗。如果你能改变它,你就能改变它。如果你想建造它,你可以建造它。如果需要升级,可以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延续秦巴山区的传统民居特色和农耕文化。让群众看到山,看到水,记住要生活在乡愁中!”汉滨区委书记王晓程强调危房改造。
正是在这种基调下,汉滨区危房改造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支持。汉滨东部枣阳、石头、关庙等镇的重建户大多为石屋。在改造过程中,通过增加扶壁、配置钢丝网砂浆带、充分利用当地木、石材料,对室内墙体、室外地面和庭院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使旧石屋成为汉滨农村的独特景观。
如今,在汉滨区,危房改造形成了“特色城镇、景观乡村、乡愁家庭”的美丽图景。
改善环境,尽一切努力创造新生活
房子就像建筑,鸡和狗互相嗅着...如果你想拍一部关于美丽乡村的电视剧,汉滨区是最好的选择。“从一月到九月和十月,如果村里的寄宿家庭没有提前预订,他们就根本无法居住。”汉滨区城市规划办公室主任白英说。
“危房改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改造一批旧房,建设一批好房子。关键在于,房子重建后,群众必须过上幸福的生活。”韩斌区市长范传斌的话击中了地板。
基于这一要求,汉滨区将把农村危房改造与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同步实施,实现居住景观、设施便利、卫生常态化、产业配套、就业就近。实施绿色种植、花卉种植、瓜果种植、竹篱作为围栏、农作物作为装饰品,推广“小花园”、“小果园”、“小茶园”等“微农村”,突出农村风光和农家趣味。
与此同时,结合扶贫工作,推进“家庭通路、通水电”工程,实施公共厕所、文化广场、诊所、农民书店等项目。为危旧房建立了垃圾箱和垃圾池,使住房干净卫生,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安居乐业是必要的。为了有效提高旧房改造的附加值,使旧房和旧房资源成为“可盈利”的资产,激发旧房和旧房潜在的经济价值,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汉滨区还将危房改造与农村振兴相结合,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农村风光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农村休闲观光,推动“建村”向“经营村”的转型。
磁沟镇西沟村在改造49栋危房的基础上,也改变了村庄的面貌和居住环境。目前,改造后的西沟村家庭富裕、风景优美、村容整洁,吸引了5家社会企业,发展了5家民间酒楼、12家农家音乐和民间经验,87名贫困人口通过分享股份、提供农产品和在企业工作等方式实现了扶贫增收。
不仅如此,红山镇甘龙村的48户人家已经进入荣华农业园附近工作,平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刘水镇七里村、瀛湖镇天柱山村、仙河镇仙河村等一批危房成为全区农村振兴的示范样本,有效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为他们脱贫致富增添了新的动力。
准确的政策
建立“重建”菜单,评估人员根据菜单制定改造计划,并根据住户政策制定改造指南。开发“危房改造信息平台”移动应用,实施“线下改造和在线监管”。
精细施工
轻钢装配楼有效地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施工安全、材料运输、成本控制等诸多问题。
重建新面貌
将群众日夜相伴的旧物品保留在安全的房子里,安装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和设备,构成了一幅“有特色的城镇、有风景的乡村、有乡愁的家庭”的美丽画面。
平静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房子是强制性的,纵横交错的,鸡和狗相互熟悉...安居乐业是必要的,人民应该幸福地生活。原来的“村庄建设”正在向“治理村庄”转变。(文字/数字张思成)
责任:吉爱玲
标题:安康市汉滨区危房改造就是这样做的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fc/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