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2字,读完约7分钟
在即将到来的6月,央行高层发出了激烈的声音。扩大市场开放,控制杠杆率,金融技术,绿色金融...或在活动上发言或在政府刊物上撰文,他们的话题都有自己的侧重点,都与落实高层官员推进金融改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决策安排有关,为各方更准确地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沉重的信息。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其属性是非常明确的."周小川在6月20日举行的“2017陆家嘴(600663)论坛”上指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竞争机制带来的压力、动力、进步和繁荣将使金融服务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论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业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陆家嘴论坛十周年,周小川第六次出席。
从“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与合作”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出台”,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十年来的跌宕起伏,他的演讲主题始终围绕着重大课题和政策重点,改革、创新和风险防控是其一贯的、辩证的主线。
“金融服务业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得益于对外开放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他回顾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成就和进展,强调“要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地走对外开放的道路。”
最近,一些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一些海外分析师对中国的经济风险,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风险提出了悲观预测。然而,市场波动和金融业的缺陷也使得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保守论调抬头。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时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601328)表示,中国的金融风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讨论,中国每次都解决了风险。“目前,银行应主要支持实体经济,保持金融稳定运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步伐不应停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现在是中国金融业加快开放的好时机。金融业的开放包括两层含义:服务市场的开放和资本流动的开放。
在陆家嘴论坛当天举行的第九轮中美商界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也指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在金融、劳动力、土地和技术等市场因素方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稳定杠杆——“现在有了初步结果”
易纲说:“我们坚持稳定大局,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着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处理杠杆比率方面的潜在风险。”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略高于40%,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不到40%,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CEEC基金董事长姜建清指出,去杠杆化、稳定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平衡各方关系非常重要,需要在战术操作层面稳步实现战略目标。
今年5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6%。增长率的下降反映了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的减少。随着与银行间、资产管理、表外和影子银行活动高度相关的商业银行股权和其他投资扩张放缓,衍生存款和m2增速也相应下降。
今年第一季度,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这是杠杆稳定的又一个好迹象。M2和前几年的gdp增长并不同步。这种已经讨论了多年的“风险”是自我修复的。
“去杠杆化首先是稳定杠杆,并减缓杠杆的增长率。看来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易纲说。
外汇管理——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市场监管体系
过去两年,中国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经历了高强度的考验,外汇储备依然充裕。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万亿美元。
在外汇管理领域,也需要改革和发展与风险防控目标相适应。这一政策取向直接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身上。
6月22日,潘率队赴深圳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在回应市场监管时,他表示,外汇管理部应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市场监管体系;改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
谈到对外开放,他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促进金融市场安全有序双向开放;营造良好的外汇管理政策环境。
推进创新——绿色金融与金融技术全面提速
绿色金融即金融技术,是国际金融创新、探索和实践的前沿,是五大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金融领域的实验场,是参与高层次全球经济治理的深层次领域。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它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在杭州首次成为二十国集团的话题。《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相对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16年,中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人民币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40%。
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正式发布了在五个省、自治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总体规划。“这五个省(区)改革创新规划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金融创新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制度、组织、市场、产品、服务和政策保障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中国央行副行长陈表示。
近年来,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模式、流程、效率和监管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央行主管刊物《金融电子化》上撰文,题目是“加快结构转型,建设数字央行,开创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工作新格局”。他指出,提高科技监管能力刻不容缓,央行大数据利用迫在眉睫。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经济常态要求科技帮助金融改革开放。
“数字央行,即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央行决策平台,以分布式系统为核心的央行服务平台,以数字现金探索为先导的央行创新平台。”他说,这将确保金融信息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模式,适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供给方的结构改革要求,适应金融科技改革的方向。
为了合理引导金融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这方面相继采取了措施。5月,金融技术委员会成立;最近发布的《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推进新技术应用、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的任务,重点是加强金融技术和监管技术(regtech)的研究和应用。
“看着暮色中的劲松,浮云依旧洒脱”。近年来,国际金融充满波折,但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努力从未停止。改革措施的目标是明确的,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总的来说,从不同角度强调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对外的方向和界限,还可以提高对金融交叉风险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民生需求。
标题:央行高层密集发声 下一步金融改革脉络日趋明晰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