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7字,读完约5分钟
[正文/观察员网专栏作家王宏佳]
据共同社8月15日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英国首相特里萨?梅将于8月30日至9月1日访问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同意在15日作为政府贵宾接待。除了会见皇帝,预计特里萨?梅还将在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峰会上讨论朝鲜日益紧张的局势。这将是她自去年7月出任英国首相以来首次访问日本。
可以想见,梅总理访日所涉及的话题可能会涉及相当大的范围。除了上面提到的朝鲜问题,英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肯定会在议题清单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在英国不时提出“派战斗机在南海巡航”、“派航空母舰在南海巡航”甚至“与日本共同开发第五代飞机”的背景下,一些涉及“防务”和“南海”等敏感问题的英日合作也可能在这次高层会谈中占有很大份额。
最近,英国和日本对这些敏感的合作很感兴趣,这不禁让人想起这两个“老朋友”在1902-1921年间三次联手组成联盟对抗“共同敌人”的故事。那么,所谓的“第四次英日同盟”真的会出现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看“英日同盟”是如何在那一年多次形成的。
英日同盟文本剪影
1895年甲午战争后,尽管日本最初通过《马关条约》和2.2亿银元赔款确立了其在东亚的霸权,但三重干涉事件仍使日本难以完全满足其要求,这被一些日本人视为一大耻辱。在这三个国家中,俄国是最傲慢的,它会毫不犹豫地威胁日本放弃对东方三省领土的直接占有,“切断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军队和它自己国家之间的一切交通”,而德国则直接派遣它的舰队到远东,要求日本主动作出让步。由于与俄罗斯结盟,法国也在外交上支持俄罗斯的主张。
三重干预让日本军事和政治人物意识到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并意识到单靠对抗西方列强很难在军事和外交事务中获得绝对优势。因此,寻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盟友已成为当务之急,此时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俄罗斯和德国。
首先,英国作为近代第一个与中国接触的西方国家,自1840年以来,通过与清政府的一系列武装战争和外交谈判,逐渐将触角从南中国岛和东南中国延伸到华北。到19世纪末,其军事力量逐渐扩展到山东沿海地区。作为一个商业帝国,英国主要通过不平等的商业贸易和在中国建厂来掠夺中国的财富。
19世纪末,英国的世界霸权在接近顶峰后开始走向失败,一系列挑战帝国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让我们谈谈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俄罗斯民族一直信奉领土和土地权利。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往往以最直接占有领土为手段。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俄国利用清政府在南方的空行动和北方政府官员的软弱,向南吞并了大量中国领土。尼古拉斯二世甚至试图吞并长城以北的所有中国领土。
此外,中日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罗斯军队对朝鲜半岛的渗透;最后,由于德意志帝国后期的统一,德国错过了前几轮的世界分裂,但随着其在远东的利益不断增长,它也试图开放其在中国的专属殖民地。甲午战争后,德国以位于英、俄势力范围交界处的山东半岛为理想的索赔对象,开始与清政府谈判租赁事宜。为了不太触及英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德国皇帝允许英国租借阿哈瓦,并支持俄罗斯占领大连湾,以换取英国和俄罗斯的默许。
1898年,在炮舰和军队的压迫下,德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正式确立了其在山东的特权。总的来说,三国在东亚有各自的利益和战略政策,但总的来说,这是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对抗。
德国占领胶州湾:青岛在赶时间!
此时,日本政界对结盟对象也有不同的声音和立场。伊藤博文和井上馨以及其他温和派试图与俄国谈判并探索妥协之路;以卢奥宗光为首的一些人也认为,日本为了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局部利益,可以毫不犹豫地与俄罗斯为敌;然而,以山县有朋、敬太郎和加藤高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亲英人士坚持认为,与俄国的全面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并建议与英国结盟。
对于上述三个国家,德国暂时对其在中国的立足点感到满意。考虑到其在其他方面的战略重点,它无意介入亚太地区国家集团之间的斗争。19世纪中期以后,俄罗斯的矛盾急剧加剧,其领土的野蛮扩张主要是为了稳定逐渐动摇的专制政权。
因此,甲午战争后,尽管日本和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各方面的磋商,试图划定东亚双方相对明确的势力范围,但由于俄罗斯惊人的利益诉求和日本国内对俄罗斯的抵制,谈判未能达成令人满意的妥协。就日本而言,似乎只有从未在欧亚大陆另一边建立的帝国才被留下来结盟。
长期以来,英国和日本在殖民问题上一直存在相当大的矛盾。为了维持其在东亚的强势“大主导”地位,英国必然要维持清政府在这里的弱势“小主导”地位。然而,日本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颠覆了东亚模式的旧平衡,开始了以东亚大陆为主要目标的扩张,这必然会与英国势力发生冲突。此外,由于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英国担心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会在与日本联邦的进一步规划中出现。
甲午战争后,虽然日本是一个战胜国,但其军事实力仍然受到打击,很难在一段时间内达到成为英国盟友的程度。对此时的英国来说,与德国结盟或与俄罗斯妥协都是优于与日本结盟的外交选择。然而,如前一篇文章所述,德国无意在远东问题上站在英国和俄罗斯一边,而俄罗斯作为英国世界霸权的最大敌人,在当地问题上无法与英国达成任何形式的妥协。这些因素客观上为英日同盟提供了机会,而英日同盟很可能胎死腹中。
1
2
3
4
下一页
剩余全文
标题:王宏嘉:特蕾莎·梅首次访日,“英日同盟”的美梦还在做?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