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3字,读完约3分钟

时报评论

汤福永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略有下降,6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升5.5%,与上月持平。

事实上,一些宏观经济数据,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既不好也不好。正常情况下,ppi值过高,意味着通货膨胀即将到来,而PPI值过低甚至长期为负,将导致通货紧缩。

对于it行业的工业企业来说,如果ppi过低或长期为负,就意味着产品无法按原价销售,甚至可能亏损。那么,如何平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的适度上涨呢?如何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竞争力,并有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分析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答案和方法。

从现实来看,目前影响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国内原材料成本变化;第二,国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推动了产品成本的增加;第三,货币供给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将为价格上涨提供动力;第四,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会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

回顾2000年以来的中国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个因素对近几十年来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数值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中国工业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石油价格,中国原油的出厂价参照三大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基本一致。加上中国期货市场日益丰富和成熟,中国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也与国际市场接轨,导致国际市场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中国企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在风风雨雨中,中国企业逐渐成长,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又如,由于国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中国沿海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转型,导致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甚至导致许多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成本优势更大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一趋势今天仍在中国和世界许多地方上演。

在货币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长期的货币宽松政策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出厂价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就中国的投资和消费而言,更直接的价格变化更为明显,比如2008年后中国4万亿大规模投资的影响,以及铁路、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所带来的钢铁、水泥等大量工业产品价格的短期变化,导致价格暴涨暴跌。以钢铁工业为例。2012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压力突出,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钢铁出厂价全年下降10.6%,部分产品价格甚至降至十年前的水平。

工业品价格适度增长利于实体经济回暖

2016年9月前,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商品价格持续下滑,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经历了长期的同比负增长。同时,许多工业企业经营困难,产品价格长期低迷。

目前,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步退出货币宽松政策,中国也转向了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随着“三比一、一减一补”的深化,高杠杆率和过剩产能逐渐被抑制,工业品价格开始回升。自2016年9月以来,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保持了同比正增长。更重要的是,价格上涨不仅使企业显示出活力,还刺激了消费的恢复和增长。不仅如此,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它还将增强企业自身的投资能力和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因此,工业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复苏。

工业品价格适度增长利于实体经济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持工业产品价格增长的温和环境,应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警惕国际商品价格传导造成的结构性价格过度上涨。第二,警惕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导致的低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适度价格增长的环境。

标题:工业品价格适度增长利于实体经济回暖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