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7字,读完约4分钟
中信。万山7月24日刊:生态实践:在贵州万山挖掘“绿色财富”
作者杨云·罗星
"读经的关键是计划."住在丹阳村的茶农肖有亮(音译)正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黄岛乡工业基地为油茶做护林工作,看着1300多亩即将结果的油茶。
过去的荒山和荒山现在长满了绿色植物,郁郁葱葱的山茶花长满了绿色的群山和平原。
“山是油茶种植基地,山是油茶加工企业和万山生态电子商务园区。生产链与市场链直接相连。”肖友亮告诉记者,他创办的丹阳生态油茶有限公司,不仅在自己40亩的荒山上种植油茶,还带领同村300多名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进入高产期后,产值有望达到2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万山区荒山上种植油茶将给予每亩补贴,茶农种植水果后仍将获得销售收入。以前无人问津的荒山已经成为大家争夺的“黄金之地”。
在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政策的推动下,丹阳村整合各种资金,建设了3400亩油茶产业基地,366户农户利用土地、资金等资源参与生态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丹阳村的发展是贵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万山区利用退耕还林和土地整治工程,发展了山区高效农业种植,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体系。
随着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万山区大坪乡翁岩村也改变了面貌。
翁岩村地处偏远,缺乏工业支持,仅靠传统农业收入较低,是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村里的两个委员会率先成立了一个专业的优质水果合作社,将1000多亩废弃地全部种植在桃树上。今年,桃树开花结果,市场上第一批20000斤的大红桃被来这里买1 空的游客抢购一空,这个贫困的乡镇成了著名的“桃花村”。
“我家的3亩荒地都种了桃子,光桃子就能卖几千块钱。”张银莲(音译)是翁岩村的一名准扶贫户,她无法掩饰自己的喜悦。
“合作社推动了103户精准扶贫家庭参与产业发展,不仅作为股东入股,还赚取工资。据估计,10万金的产量,只有出售桃红利可以增加近2000元的家庭平均收入。”翁岩村主任杨军说。
万山区油茶生产基地。万轩的翁岩村变迁照片是贵州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万山区科学编制并实施了林业产业规划,分区域划分了10个造林区,大力推广竹、油茶、桃等经济林,规范造林技术标准,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一对一”全程技术指导,建成竹产业基地4万亩,优质油茶基地3.9万亩,优良果品基地3万亩。
万山区谢桥新区塔巴东社区,依山傍水。全村85%以上被森林覆盖,环境优美。每立方米有2000-5000个负氧离子,这是一个天然氧吧。
“良好的生态是挖坑挖洞的底气和财富,赢得了金山银山。依靠这种生态环境,我们吃了一顿生态“旅游餐”塔帕东社区支部书记蒋感叹道。
塔帕东社区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选择发展生态旅游。万山在塔帕东社区正式规划建设了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并完善了停车场、公厕、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塔帕洞已经成为周围居民享受凉爽和夏天的热门景点,村民们也在自己的院子里建起了农舍。生态旅游平均增加村民收入5万元。
万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高踞对记者说:“在万山的改革和转型中,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农家门阵’,然后要学会‘深度加工’,最后吃一顿‘旅游餐’。”
“菜篮子、果盘、茶杯、油罐和米袋是‘五个儿子’,生态优美,农村繁荣,工业发达,钱袋鼓鼓囊囊,人们开怀大笑。”贵州万山发展的思路是出路。
近年来,万山区在转型改革过程中,坚持“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激活农林产业方式,建设了丹阳村、翁岩村、大树林村、塔巴东社区等一批农林生态工业村,形成了生态建设、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增长点。截至2016年底,万山县实施生态工业造林58.5万亩,3500多名农民依靠农林生态产业分享“绿色红利”。
记者一路走来,看到山上的茶农正忙着除草和追肥,山下温室里的农民正忙着整理蔬菜。在精品果园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修剪和保护树苗。“现在是旅游旺季,城市里的人们会早早开始品尝美食。微笑的果农一边修剪一边告诉记者,“当万山红的时候,万山的收成会更漂亮!”(结束)
标题:生态实践:贵州万山挖掘“绿色财富”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