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7字,读完约6分钟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王艳:国际发展机构正在重新思考主流经济学的主要政策和处方。为什么中国经济学家不总结自己的经验来引导这一轮反思?
新闻地图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以来,国际经济学界不断反思作为前主流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处方。这些想法是头脑风暴新思想的种子,这是非常有用的。
然而,笔者发现,中国有些人一看到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建议,就倾向于批评主流经济学的反思,贴上反对改革开放、恢复计划经济的标签,这令人困惑和担忧。我在世界银行工作了20多年,一直在关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的反思和政策变化。如果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最重要的国际发展机构正在反思以前的主流经济学,并改革它们的政策处方,那么按照主流经济学的思路,中国是不改革就能成功的最重要的国家。为什么我们反对重新思考主流经济学?它是在学术上坚持早先学到的理论而不改变它,还是你不明白主流经济学已经在国际上被重新考虑了?
反思之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是众所周知的。2016年,其研究局副局长ostry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新自由主义过度宣传"的文章,文章表明,新自由主义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而是导致了收入不平等的恶化。
其中,资本账户自由化政策导致了许多国家的金融危机:自1980年以来,已有150次大量资本涌入新兴市场国家,其中20%引发了金融危机和随后的经济萧条。(奥斯特等人,2016,戈什,奥斯特和库雷希,2016)世界银行的许多人反对该基金和世界银行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其资本账户处方和贷款条件。反对他们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出的紧缩药方。
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201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承认资本管制可以在危机时期实施,如今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工具箱中的一个法律工具。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国家)通过多年的汗水和汗水换来的经验教训。
反射2
世界银行的基础——官方发展援助——必须是优惠性的,这种想法已经被消极地动摇了。作者和林毅夫合著了新书《超越发展援助》,指出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基金组织对官方发展援助的定义不包括大规模基础设施贷款和出口买方信贷,不包括股权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将贸易、援助和投资的关系割裂开来,不能利用受援国和捐助国的比较优势,效果不好。南南学习和南南发展合作已经被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所接受。
在发展融资方面,混合融资和公私伙伴关系机制也被世界银行广泛采用。最近,牛津大学的保罗·科利尔教授也提出对发展融资模式进行反思,甚至建议世界银行利用发达国家官方援助向世界银行提供的软贷款,资助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对私营企业的股权融资。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也是发展经济学学术界反思的证据之一。
反思3
2008年以前,主流经济学对结构转型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差异的研究几乎完全被忽视,而非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因缺电而无法发展。世界银行人员承认,在20世纪90年代,捐助国完全忽视了非洲的电力部门。
2008年林毅夫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林在认真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后,提出要超越凯恩斯主义,建立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以刺激需求,增加供给,克服增长瓶颈,寻求长期结构转型,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减贫。林的理论在当时很少得到世界银行主流经济学家的回应。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时代的变迁,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年度《世界经济展望》中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定增长、创造就业和增强未来增长潜力的一项措施。斯潘塞、斯蒂格利茨和许多其他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多次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结构转型的关键作用。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如美国前财长和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也开始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和评论。由于中国经验的影响,世界银行反对工业政策的立场也发生了变化,它第一次贷款给埃塞俄比亚建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区。
第四次反思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有许多批评。自2007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独立评估办公室对此进行了反思。在《超越发展援助》一书中,我们指出,债务可持续性框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没有区分债务的不同用途,无论是生产、投资还是消费。它的时间周期短,不足以衡量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局的许多经济学家正在评估和修订这一债务可持续性框架的影响。争论仍在继续:8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的债务问题发出警告,而中国央行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金钟夏对此予以反驳。要点是,基金组织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存在上述问题。这种反思和争论还在继续。我们应该知道,债务可持续性框架影响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借贷、借贷多少、它们是否能够发展电力和制造业来创造就业和减少贫困,甚至影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稳定。
第五次反思
更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银行反思了善治的内涵。研究结果发表在新出版的《2017年世界发展报告:治理与法律》中。报告很长,其关键在于第29页的分析框架:从注重机构的形式到注重机构的职能,即其有效性,以实现安全、增长和平等这三个目标。从注重能力建设到权力不对称,从注重法律制度到注重法律的作用。根据这份报告,政策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是这些系统的形式是否能够在特定环境中履行其既定职能。在一些国家,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安排不能有效实施正式的法律法规。(wdr2017要点,第2页,第1段)。这些观点与世界银行以前关于善治的声明有很大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甚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发展机构也在重新思考主流经济学之前的主要政策和处方。中国是一个大国,通过用不同于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的主流药方进行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什么中国经济学家不总结自己的经验来引导这一轮反思,而是坚持已经被证明存在许多问题的过时理论和政策处方?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在发表时省略参考)
标题:世界银行与IMF对主流经济学政策处方的五大反思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