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8字,读完约9分钟

口述者简介:闪国英,河北省无极县人,江苏省赣榆县人武部原部长。 1926年5月出生,1945年1月入伍,1982年7月离休。 曾任中央警卫团三中队的中队长,1954年1964年,负责周恩来总理居住地中南海西花厅的防卫事业。
我老家在河北省无极县二区东马村,出生于1926年,1945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1950年初,我在北京纠察队司令部侦察队当了便服侦察员,到了年末,纠察队被编入首都公安警卫的师政保大队。 第二年3月,我又从政保大队调到公安警备师一团司令部担任警备股侦察参谋。 警卫一团的另一个称呼是中央警卫团,驻扎在中南海,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防卫事业。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1954年3月,我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三中队的中队长,负责周总理的居住地中南海西花厅的防卫事业。 在工作中,我领导的警卫队获得了集体三等功。 当时我们住在旧平房里,每天在食堂吃三顿饭。 总理的警卫工作很严格,经常不回家,大概一周就能回家。 周总理身边只有几年,但那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怎样才能把我与大众隔离呢? ”。

周总理出去视察时,警卫太多,特别反对前呼后拥。 他经常对警卫说,做好警卫工作不要只有你们这样的警卫,要相信大众,要依赖大众。

1951年春天,周总理因过度劳累而生病,毛主席建议大连休养,警卫为了方便周总理的行动,暂时留胡子。 他笑着说。 “我是总理,是人民的公仆。 怎么能把我和大众隔开呢? ”大连后,他利用休养时间,向大连各医院慰问志愿军伤员,深入群众,进行了调查研究。 有一次,周总理去北戴河会议,他和邓颖超会后,穿着普通布衣散步时,周围的车来往,我带着警卫跟在他们后面。 周总理对我说“没关系,没关系,请回去”。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我和警卫还在后面,说“关队长,快回去,我们没事”。 “我们也没事。” 但是周总理的话必须听,我必须和警卫站得很远,但心里有什么事很着急。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周总理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 1954年冬天,他听说北京市交通拥挤,广大员工上班下班不方便。 他为了自己了解情况,有一天傍晚,员工下班时间,在北京图书馆前坐了公共汽车。 坐公共汽车后,周总理又换乘无轨电车,在北京市内转了一半。 当时公共汽车很拥挤,乘客们看到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坐公共汽车,非常感动。 大家站起来叫他让座。 周总理平静地让大家坐下,他自己站着,亲切地和乘客们说话,问他们是哪个单位的,生活怎么样,上下班要多长时间。 那时,乘客们感动地说:“总理的工作那么忙,和我们一起坐公共汽车,非常抱歉。” 周总理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吧。” 之后,周总理立即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处理交通堵塞的问题。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总理的艰辛令人难忘

当时总理的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自1949年进入北京以来,周总理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厅。 院子里长着很多他着迷的海棠花,空缝隙的地面上种着玉米。 他住的房子是旧四合院的旧平房,梁柱烂了,油漆也几乎剥落了,窗户裂开了,冬天要用报纸贴窗户缝制。 房子的地面用大方块砖铺着,潮湿。 员工考虑到周总理夜间工作多,久了容易生病,多次试图让总理修理房子,但都被他拒绝了。 1959年,房管部门趁着周总理出国的机会,修理了房子。 周总理回来后,马上提出批评,然后他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他总是说:“我们现在的条件比在延安住窑洞时强得多,钱要用来迅速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周总理日常吃的饭很简单。 周总理和邓颖超规定,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吃三分之一的粗粮。 他们经常吃玉米面和小米等杂粮。 有人给他们,你们怎么吃得这么容易? 周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好多了。 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不能忘记书哦”。 1960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周总理率先节约衣食,到处周密计算。 周总理和邓颖超不吃猪肉,不吃鸡蛋。 邓大姐决定不要把剩饭、剩菜都扔掉,留饭再吃。 周总理晚上工作期间,邓大姐叫我们关掉总理办公室外面的灯和路灯,不要浪费电。 看到水龙头溅了水,也要赶紧关上。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为了减轻国家负担,周总理有时在家请客吃饭,是私事,都自己有钱。 是公务的。 炊事员带来的油、肉、菜是自己做的。 用不完的油,肉由炊事员送回大食堂。 周总理睡的是普通的木床,盖的被子是十几年前的旧被子,用的睡衣是1950年买的,掉色了,破了又补,一直穿到去世前。 他的浴巾20多年来,表里增加了14个补丁,鞋垫擦了三次,还是重新穿上了。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周总理在家艰苦朴素,出去视察也一样。 1956年春,周总理视察鞍钢,闪国英作为国防人员随行。 在当地的酒店里,服务员特意为周总理做了四菜一汤,但被他婉言谢绝,被规定,每餐一菜。 他还说东北不是生产高粱米、大豆吗? 吃这样的菜吧。 有一次,周总理看见菜里有海(虾)米,对服务员说。 这海米真贵啊。 通常不要吃。 美国可以出口外汇,支持社会主义建设。 周总理的话,感动得服务员流下了眼泪。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在大庆油田视察期间,周总理一到那里,饮食和饮食就需要粗粮,不喝酒,自己审定了食谱。 有一天的午饭,主食是高粱米、菜豆干饭和玉米剩饭,副食是白菜、土豆、萝卜一起煮的大锅菜。 周总理吃了一碗饭后说:“我喜欢你们这样的高粱饭。 请再来一杯! ”。 炊事员一再提出把准备好的蛋糕、点心带来,但都被他拒绝了。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公私不分。

出去开会时,周总理总是自己喝茶,忘了就喝白开水。 吃饭洗衣服,只是自己拿钱,坐公共汽车也是公私分明。 他出去理发,看戏,去医院,都作为私事向司机收费,自己支付。 他身边的服务员使用的药品、肥皂、服务员的预约费等几个国家应该供给的东西,由他自己承担。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周总理坚决反对礼物,送给他的礼物都退款,真的不能退款。 他自己付钱,然后提交有关部门解决。 1962年淮安县委负责人在北京开会时顺便给周总理带来了特产。 周总理告诉身边的员工把东西原封不动地退货,并附上国务院关于禁止奢侈的文件,他指示省委、地委、淮安县委负责人认真阅读自己的文件,坚决按照文件的精神处理。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1960年,周总理侄子周尔辉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留校当教师。 1961年周尔辉结婚后,女性仍在淮安县工作。 北京钢铁学院得知周尔辉和周总理有亲属关系后,为了他们夫妇团聚,决定把女性迁到北京。 周总理知道不同意这一点,就亲自动员侄子夫妇去淮安,说:“这几年遭遇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国务院也在解放和压缩人员。 我对他们说“为什么要特殊化”。 周总理还说:“必须在任意时间防止特殊化,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也带回家乡发挥作用。” 之后,周总理又说服了北京钢铁学院领导的同意,让这对夫妇回到淮安。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周总理不允许专门从事自己的亲戚,自己不特别”1958年5月25日,周总理领导国务院机关部、局长以上干部500多人参加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举着红旗走在队伍的前列。 他和工地上的建设者们一起吃饭、同居、共同劳动。 当时参加劳动的国务院官员住在一所学校里,步行8英里就可以到达工地。 “周总理和大家一起走到工地,每天工作8小时,既不迟到也不早退。 搬材料,搬材料,装车,拉车,推车,什么都做。 ’有一次,他运气不好的时候,被石头划破了手,大家劝他缠上绷带休息。 周总理笑着说:“不会因为轻伤下前线的。”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在一周以上的劳动中,每天的午饭都在工地上吃,周总理和大家一样排队领饭,坐在地上,一只手拿饭,一只手拿着烤饼夹咸菜,很甜。 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总理”,周总理总是笑着说:“工地上没有总理,是普通工人。”

晚上下班回来,周总理又和大家一起吃食堂的大锅菜。 有几个也没什么特别的。 唯一特殊的是大家饭后休息,他又开始工作,看资料,批准文件,有时半夜两点多了,我们担心他累了,需要多次劝他休息。

贴周总理的照片

周总理对身边的警卫士兵也经常诉说寒冷取暖,散步中见到士兵也会自发地聊天。 那时,士兵们经常做运动。 有一次,大家练习跳高时,周总理发现沙塘里的沙子很少,说:“这不行。 沙子少的人会受伤。 请快点多拿点沙子。 ”。 有一次,朝鲜专门给中央领导人送来了朝鲜的大苹果。 当时的生活很艰苦,周总理立即召集了警卫中队,给士兵们每人分发了一个苹果。 "大家都很感动,舍不得一次吃完. "

【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我家墙上挂着放大的黑白照片。 照片外面用透明塑料纸包起来,放在玻璃镜框里。 照片中间是周总理和邓颖超,周总理右边的人是穿着军服,裹着武装带的闪国英。

1957年,一群警卫转业退役,士兵们提议想和周总理拍纪念照。 周总理听后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和邓大姐一起和士兵们合影。 拍照的时候,我凑到周总理身边,心里荡漾着暖流。 拍照后,周总理鼓励士兵们回去后好好工作,建设家乡,在不同的岗位发烧。

标题:【要闻】警卫队长回忆周恩来:乘公共汽车处理交通拥挤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