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8字,读完约5分钟

每个记者李少亭每个编辑张海妮

在宣布扇贝“饥饿”后,王子岛(002069,股票市场)连续四个“一”字下跌,并于2月8日以5.07元收盘。

在2018年2月5日上午披露的应对方案中,长子岛提出的第一项措施是“关闭风险敞口,重新整理海洋牧场”,将扇贝底播面积从234万亩减少到60万亩左右,并按照三年轮换模式,促使公司2006年上市前后60万亩的入选面积回归传统的稳定高产模式。

这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长子岛底播扇贝的规模将处于回归上市的初始状态。根据长子岛的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这种扇贝死亡更像是大海对无序扩张的惩罚。

扩张的牧场和失控的风险

在2018年2月5日上午披露的库存公告中,张子道对扇贝的异常库存进行了初步的技术分析,并将“养殖规模过大,部分超过养殖能力”列为原因之一。

“目前,长海县扇贝浮筏养殖面积高达30万亩,底播养殖面积近500万亩。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单位海域水产养殖强度的增加,导致依靠海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营养的养殖贝类质量因饵料缺乏而下降。”章子道在公告中说。

张子道并非没有意识到过度繁殖的危害。相反,自2010年以来,张子道多次提到繁殖能力是一个风险因素。在2014年年度报告中,长子岛首次将养殖能力列为重大风险预警,并要求专家对其海洋牧场的本地和整体养殖能力进行动态评估,从注重“养殖技术”转变为注重“产前规划”作为对策。

过度繁殖的风险已经出现,张子道也不是第一次提到“轮播”措施。2016年,长海县底播增殖海域从2006年的100多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600多万亩。自2012年以来,底播海域面积有所增加,但单位产出率和总产量明显下降。

因此,2016年5月,獐子岛因容量等因素放弃了79万亩不适宜海域,决定开始实施海洋牧场“3+1”可持续养殖计划(以下简称“3+1”计划)。放弃部分养殖条件差的海域,根据养殖能力休耕部分海域,正常生产部分海域;水产养殖周期结束后,拥有所有权的海域将休耕1年,然后在海底播种。

长子岛试图通过“3+1”规划实现从规模到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然而,“3+1”规划并没有完成一轮,獐子岛陷入了扇贝库存的异常困境。既然关键的风险因素已经失控,作为中国最大的扇贝生产加工企业,为什么张自道不能阻止呢?

张子道将扇贝的异常库存归因于系统中个体的无能。《证券日报》2月8日援引长子岛内部人士的话说,近年来,长子岛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了其海洋牧场区域的个体风险,但个体海洋牧场离不开整个系统。

然而,作为一个在体制中有发言权的个人,张子道多年来一直在朝着扩大生产的方向努力。根据《国家商报》的公开数据,自2006年上市以来,獐子岛底部的虾夷扇贝养殖面积一直在增加,2013年达到峰值,为331.95万亩,是2006年的5.91倍。即使到2016年减少到231万亩左右,仍然是大规模的。

规模难以控制的背后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长子岛的业绩冲动。自上市以来,獐子岛扇贝的收入规模从4.23亿元增加到最高的11.82亿元(2011年),但毛利率在2010年达到62.27%的峰值后出现波动和下降,2016年的毛利率不到上市之初的一半。

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獐子岛曾经制定了底播扇贝养殖容量标准。张子道在2006年的招股说明书中介绍说,以其多年的育苗密度试验提供的数据为例,当扇贝底播密度达到万粒/亩以上时,产品的生长环境会急剧恶化,导致个体生长极其缓慢,大规模死亡。

扇贝因过度养殖而死亡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研究论文表明,从1973年到1975年,产量最高的日本扇贝养殖基地的死亡率高达56.9%,这是盲目无序发展和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的。2007年至2009年,长海县筏式养殖的虾夷扇贝也因养殖密度高而大面积死亡。

“育种技术越成熟,种子供应越充足,市场需求越旺盛,就越有可能出现‘环境过度育种’,从而招致自然惩罚。”2012年,题为《辽宁省虾夷扇贝产业结构及特征初步研究》的论文完成。但是,文章也指出,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规范农业行为,可以避免悲剧的重演。其中,渔业协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制衡非常重要。

与日本扇贝养殖业相比,上述论文认为协会自治可以在理论上协调内部成员关系,避免恶性竞争,从而限制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而政府主导行业规范的制定。

2018年2月1日,为了获得更多关于当地扇贝产业的详细信息,国家商报致电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表示,接受采访需要得到大连市委信息办公室的通知。记者随后打电话给大连市委新闻办,但该部门表示从未向大连海洋与渔业局提出上述规定。当天下午,记者持记者证来到大连海洋与渔业局,但被拒入境。

编辑朱昱

标题:獐子岛海洋牧场容量超限诱发绝产 早有警示仍难免覆辙?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