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4月2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传达了许多重要信号。

会议强调,要把加快结构调整和不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这样一个提法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有多大?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商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扩大内需被简单理解为回归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市场的观点,刘元春表示,放松房地产监管无疑是饮鸩止渴。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至关重要,不能因为当前环境的变化而放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遵循中长期规划,在现实合理的情况下适度推进。如果简单地将其作为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另一个宏观调控工具,将会导致基础设施定位的错配。

刘元春:扩内需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但不能重回老路

中国经济面临三大压力

Nbd: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把加快结构调整和继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的声明。你如何看待从“结构调整”到“加快结构调整与持续扩大内需相结合”的转变?

刘元春: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制度调整。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模式将会改变。过去,单纯以地方政府为经济引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会有很大的改变。短期而言,深度改革可能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些影响。

第二,今年要打三场硬仗,特别是在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方面面临一些挑战。流动性不会像以前那样宽松,一些地方金融风险会被释放和暴露,这也将对国内需求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购买、贷款和销售,也将对国内需求产生一些影响。

第三,当前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然比较大。

以上三个因素决定了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套期保值措施。我们还要留空搞改革,留空打硬仗,留空搞贸易摩擦,所以在加快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扩大内需也是今年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进行重大改革,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Nbd:政治局会议提到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复杂性。在你看来,世界经济面临着什么样的复杂背景,它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对扩大内需的强调是否与这一复杂背景有关?

刘元春:扩大内需与中国的外部环境有关,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扩大内需是因为外部需求不可靠,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扩大内需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

正如我上面所说,扩大内需涉及三个因素,一是推进改革,二是打硬仗,三是外部环境。目前,尽管中美之间存在贸易冲突,但今年整体外部需求环境依然良好。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不会太大,但从预期和金融货币的角度来看,它具有较强的干扰效应和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一些好的措施稳定预期和金融货币,以防止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内部改革、宏观调控和发展的步伐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在合理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可以适度先进

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国国内需求的潜力有多大?

刘元春:就国内需求潜力而言,释放中高端需求非常重要。为了释放中高端需求,房地产领域必须有中长期战略,这一点非常明确。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支出极大地挤压了居民的日常消费支出,因此有必要挖掘更大的潜力扩大居民消费。

私人投资也是挖掘内需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服务业投资仍然很大。目前,私人投资的复苏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面向市场的it行业,但事实上,在一些中高端服务方面仍有很大改善。

另外,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消费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简而言之,一方面,扩大内需应着眼于以扶贫为主体的低端消费升级;第二个方面是围绕中等收入群体提升高端优质服务,这是同步进行的,即同时推进福利支持和市场支持。

国家统计局:关于在政治局会议上扩大内需的政策信号,有观点认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将获得重大利益。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刘元春:为了扩大内需而简单放松房地产调控,无疑是饮鸩止渴。

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中短期内,有必要在保持房地产相对稳定的同时,对其进行杠杆化和去泡沫化,并建立房地产稳定的长期机制,这是回报的来源。因此,要继续保持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要因为当前环境的变化而放松战略定位。

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适度超前,但如果超前过多,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甚至恶化。因此,基础设施项目必须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基础设施与其他生产的匹配等角度进行全面审视和规划,而不能仅仅因为宏观经济波动而过度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否则将导致基础设施定位不匹配。

标题:刘元春:扩内需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但不能重回老路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