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1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李文龙
“减少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准确提出的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
这是通过发展工业和将贫困农民纳入农业产业链来永久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这无疑需要大力推广普惠金融。
在这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应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包容性金融部门,大型国有银行应率先这样做。
早在2015年底,国务院就发布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到2020年,建立适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这已成为金融业改革和银行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探索中,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已经运行多年,正在下沉信贷管理中心,提高农村客户的贷款收购率。去年9月,邮政储蓄银行还成立了“三农”部,沿着专业化经营的轨道,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效率。
2016年4月,银监会同意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部门,这意味着发展和政策金融将在扶贫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农村信用社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职能。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通过重组,管理和经营能力不断提高,部分已登陆资本市场,服务三农的主体作用不断体现。
农村信用社的主战场在农村,尤其是直接联系广大贫困农民并使他们合理化
公司治理机制释放了服务县域经济的活力,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应有之义。根据中央一号文件,今年要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
为支持银行机构扩大对“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供应,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措施,为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扶贫再融资业务,优先重点支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发展的企业和办卡贫困户,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截至2016年底,全国扶贫再融资余额为1127亿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于盘活农村资产、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尤为重要。以两权抵押为例,现已进入试点的最后阶段,许多地区取得了初步经验,把过去睡觉的土地资源变成了资金的活水,为“三农”发展和扶贫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农村金融改革的主力军是银行业。许多代表建议,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银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围绕农村经济新模式,推进管理模式转变和业务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客户的金融需求很小,而且分散。依靠银行设置线下网点和手工操作是不经济的。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随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理念带来了现代农业的升级,农业生产组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为银行机构探索农村蓝海提供了机遇,也要求银行业不断改革创新,以金融创新的力量推动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这对战胜贫困、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题: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打响全面小康攻坚战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