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98字,读完约11分钟

[摘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行动,我们可以看到现任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自2015年1月成为CUHK总统以来,这位科学与工程总统给外界留下了改革家的印象。

CUHK总统罗俊上任两年多来,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照片由cfp提供

《时代周刊》记者马欢来自广州

荣获“985和211”的“双头等舱”已经正式启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将力争“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并公布首批拟建设的学校和学科名单”。

到2017年6月,一年已经到了年中,而“双头等舱”的名单仍然“在她的吉他后面还藏着她的半张脸”,但这并不影响高校对这份尚未公布的名单的热情。

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中山大学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频频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认为是朝着“双一流”的方向发展:校园改造、院系专业大调整、深圳校区建设、“三校区五校区”新格局建设、人才引进、引力波探测“秦天计划”布局...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行动,现任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可以看到。自2015年1月成为CUHK总统以来,这位科学与工程总统给外界留下了改革家的印象。

“仲达大学是国内大学第二方阵的先锋,进入国内大学第一方阵是仲达大学的明确目标。”罗俊在许多场合表达了他的改革雄心。

“CUHK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准备再次创新。因此,每个人过去对中山大学的期望、希望或想法可能会大不相同。首先,它需要改变思维,知道这所学校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不一定要转型,但必须升级。”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专访时,对这一系列改革做出了积极回应。

两年调整39个专业 “双一流”出台前中山大学的“新工科”之路

大类招生的趋势将会继续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广州下着雨。在历史悠久的中山大学南校区馆前的草坪上,中央电视台热门节目《读书人》的“读书馆”开幕了。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公民在进入学校参加活动之前需要出示证件。本月初,中山大学开始加强对南校区(总部)和东校区(广州大学城)的管理。

在南校区的北门广场,曾经每晚喧闹的广场舞也很安静,取而代之的是数以千计的盆栽。这里曾是广州最著名的“广场舞胜地”,但现在更符合高校的气质。

长期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无条件、慷慨地向广州市民开放,现在开始实施更多的限制。

这一系列变化只是中山大学改革的两步。

就在5月7日,CUHK对本科专业采取了严厉的措施,18个本科专业被调整或停学,其中包括成立16年的社会工作专业。除了2016年调整或停办的21个专业外,中山大学两年内调整了39个专业,范围大,数量多,在国内高校中是罕见的。

院系和专业的两次调整并非没有预兆。2016年3月1日,罗俊主席在春季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完善。目前,我国人才制度的主要缺陷包括:专业总数很大,有125个,能减少到80个以内吗?”

仲达大学的一名教师向《时代周刊》记者解释说:“调整本科专业是一项全校性的举措。”“一方面是裁掉一些应用学科,保留理论学科;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合并,一级学科论文的gdp产值将得到提高。退出的专业将被划分为更大的一级学科,以参与全国排名,进入前五名的机会将更大。”老师表达了他对罗俊总统渴望改革的理解。

两年调整39个专业 “双一流”出台前中山大学的“新工科”之路

据《泰晤士报》记者报道,CUHK将继续大规模招生和培训的趋势,本科专业的调整也将继续。“如果有80%的毕业生有深造的机会,我们不会考虑大学人才的培养周期为4年,而是6至7年。因此,专业培训以七年为一个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本科阶段将强调更宽的口径,直到研究生阶段才划分专业。四年的人才培训周期与七年的培训周期有很大区别。”在前面提到的采访中,陈春声这样回应《时代周刊》记者。

两年调整39个专业 “双一流”出台前中山大学的“新工科”之路

“第一方阵”

时间可以追溯到两年前的2015年1月27日,中山大学校长的职位终于有了结果,这个职位在空已经空缺了三个多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宣布了中山大学的任免决定:59岁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系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正式接任CUHK校长,成为改革开放后CUHK的第七位负责人。

罗俊,1956年生于湖北仙桃,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2001年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系院士。

就职后不久,“进入国内大学第一方阵”成为罗俊经常谈论的目标。

“看看我们学校的一些关键指标,比如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数量、院士数量、研究经费、项目平台等。,而我们学校与其他兄弟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大有很大的差距。去年,我们的预算在中国排名第五,但与第四名有很大差距。可以说,我们与第一方阵大学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两年调整39个专业 “双一流”出台前中山大学的“新工科”之路

在2015年中山大学春季工作会议上,罗俊作了题为“凝聚共识,积极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罗俊说,CUHK已经稳稳地跻身中国十大大学之列,但它不是一流大学。

2015年9月16日,罗俊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给予思想是文科的最高标准》的文章,可以说是代表了他对大学治理的思考。文章不仅赞扬了中山大学“自由、包容、开放”的老气质,还提出文科要正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以“走进主流”、“引领潮流”、“走出去”作为提升CUHK水平的具体策略。

罗俊还建议中山大学在五年内引进和培养12-15名院士。

两所学院的院士是高校科研和人才实力的集中体现。数据显示,北京大学有78名院士,清华大学有76名院士,南京大学有31名院士,广东省只有30名专任院士,高校有20名专任院士。

在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引进了四位专职院士,包括香港浸会大学前校长、著名不对称合成化学专家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张培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高锐。

根据CUHK官方网站,目前有20名CUHK院士,包括10名全职和10名双职工。

“双头等舱”列车已经成为罗俊急于追赶的目标。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这一战略被称为“高校五年规划”的新战略,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国家推动高校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洪彩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传统的211、985建设相比,这一次(双一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机制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划。”“对于高校来说,主要任务不是做大,而是做强,这意味着高校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转变管理方式,否则就很难克服‘以规模代质量’

两年调整39个专业 “双一流”出台前中山大学的“新工科”之路

王洪彩还指出,“双一流”的建设需要超一流的大学校长。

“一流大学的校长是一种兼具政治家和教育家双重素质的校长,即他不仅要懂得如何教育自己,还要有强烈的政治眼光,能够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中主动出击,能够超越校本的利益意识,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尊重知识生产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有战略决心,指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王洪彩说。

面对改革争议,在今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之前,罗俊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解释说:“我认为,大变化大发展,小变化小发展,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一所大学要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不是没有继承,而是延续优势,改善不足。我们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最终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罗俊特别强调,“新工程”学科将成为CUHK新的增长点。

中山大学南校区。照片由cfp提供

“秦天项目”

从列入2017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项目的“秦天计划”中,我们可以窥见“新工程”的雄心。

中山大学天文与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淼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罗俊是一位“非常勤奋和严谨”的科学家。

从1983年10月开始,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在余家山人防洞建立了一个重力实验中心。作为一名重力物理学家,罗俊领导着这个团队,并在这里奉献了30年的生命。后来,这个重心的测量结果被国际物理基本常数委员会多次收集。

在此期间,罗俊和他的团队已经布置了引力波探测和空.之间的关键技术研究

2014年12月,时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的罗俊提出了代号为“秦天”的计划,该计划由三颗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卫星组成。然而,“秦天”在当时只是一个计划。

在担任CUHK总裁后,罗俊还带着他领导的秦天项目来到了CUHK,并在珠海校区落地。2015年9月25日,中大在天文学院和空.的基础上成立了物理与天文学院

第二年2月21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举行了一个关于促进秦天计划实施的研讨会。项目专家叶、周泽兵、涂良成、梅建伟、冯龙龙等参加了研讨会。除了冯龙龙,还有几个人是罗俊在华科的团队成员。研讨会召开后不久,项目的两位负责人叶和梅建伟被调到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罗俊说,引力波探测不能简单地靠扔钱来实现,它需要时间来深入研究和实验。预计实施期为2016年至2035年,时间跨度为20年。在他看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世界级的人才。中山大学发布了一份年薪50万至100万元的全球招聘计划。

深圳校区

CUHK的“新工程”将集中在正在建设中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在深圳光明新区北部5000英亩的土地上,已经种植了100种不同的木棉,该地区靠近东莞黄江。到明年,中山大学的第五个校园将在这里兴起,这也承载了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

在2015年5月的深圳两会上,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的马兴瑞提出:“要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医科大学,这是当务之急,绝对是当务之急。”

不久,马兴瑞去广州考察中山大学。同年7月,他和时任深圳市市长的许勤会见了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四个月后,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重点是工程和医学。

根据深圳的需求和产业特点,深圳校区将重点发展医学的“优势”,弥补工程科学的“不足”,重点建设与广州校区现有学科方向错位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政策、流行病学)、药学院(复合医学/生物医学)和三所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实际上,工程学只是一个短板。我们在深圳校区办了一所学校,弥补了工程方面的不足。”罗俊解释了这一点。

罗俊对CUHK上任两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积极:“2016年,学校经费超过70亿元,预计五年内将成为国内高校“百亿俱乐部”之一;顶尖学科的数量保持稳定,18个学科进入了esi的前1%。国内大学仅次于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二。”

今年秋天,中国总会将迎来一场新的改革考试:3000多名新生将在南校区学习,旨在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和传统的体验,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罗俊说,明年,CUHK所有的大一新生都将集中在南校区学习一年,然后在大二后转到广州、珠海和深圳的“三校区五校区”。

“三校区五校区”的新生总数巨大,未来将超过8000人。历史悠久的南校区将首次迎来如此多的“新人”。

标题:两年调整39个专业 “双一流”出台前中山大学的“新工科”之路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