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5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检查的通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从本届政府在2014年推出第一个大督察以来,“大督察”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中国关键词”之一。这四个检查员的特点是什么?重点关注哪些关键话题?
监管力度逐年加大
每次检查的目标是“进一步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从本届政府的四次大检查中不难发现,明确的目标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每次检查都要明确几个“检查要点”。例如,在第四次大检查中,检查的关键内容是推进供应方结构改革等五个方面。
检查时间逐年增加。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2014年首次重大检查持续了10天。第二次大检查始于2015年5月下旬,结束于6月中旬,时间跨度约为半个月。第三次大检查从2016年9月18日持续了将近半个月。今年5月底至7月初的第四次大检查,将开始对各地区、各部门检查的重点内容进行自查。7月中旬,国务院将派出检查组进行现场检查。
监督范围不断扩大,检查组队伍不断壮大,监督力度逐年加大。在第一次大检查中,国务院派出8个检查组,对27个中央部门和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全面检查。第二次检查时,派出检查组到国务院35个部门和单位以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实地检查,全面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深入人心。第三次检查时,派出20个检查组到国务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有针对性的拳击“肉”
每个大督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往往是当年国家的当务之急。
以今年第四次大检查为例,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推进供给结构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防范风险。其中,推进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是从第三次检查至今的工作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重点防范风险”是今年检查的新重点,涉及金融领域,旨在严格规范金融业秩序,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前三名视察员的内容也不同。国务院第一次大检查明确提出要“找问题”,重点是“简政放权”。在第二次大检查中,“实现稳定增长”是主要关注点。第三任巡视员明确指出了“一些干部政治上懒惰、政治上游手好闲、无所作为”等问题。
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四位检查人员的共同观点。第一次检查的内容涵盖了稳定增长、惠民民生等政策的内容;第二次检查监督了与经济发展和造福人民有关的任务,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铁路投资应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增生产里程应超过8000公里”;第三次检查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四次检查继续强调政府工作应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公平的奖惩很明显
在2015年5月国务院部署第二批大检查人员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检查小组不仅要发现好的创造经验的例子,给予积极的指导,还要密切关注不作为的坏例子,吸取过去的教训。
不公平、奖励和惩罚是前任大督察的显著特征。
那些玩忽职守和懒惰的人无法逃脱惩罚。以第一次检查的处理结果为例,经监察部审批后,辽宁、吉林、安徽等7个省的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政策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怠惰、玩忽职守、监督不力、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部分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罚,涉及地市级5人,县级20人。
认真履行职责的人会得到认可。经过第二次检查,国务院总结表彰了天津市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等20项典型地方工作经验和做法。这些积极的能量实践释放了一个鼓舞全国干部士气的积极信号。
标题:党报谈国务院4次督查:重点往往是当年迫切关注问题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