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7字,读完约7分钟

[编者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可以说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石,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判断经济转型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重点是稳定系统预期。如何通过结构改革解决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结构性矛盾?.....围绕上述“三个问题”,我们邀请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回答。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一个问题

如何判断经济转型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特征相当突出,空经济结构仍需大幅度调整,这将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重要机遇。

一是产业结构变化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前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社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将导致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形成新的现代职业结构。“十三五”期间,中国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服务经济的创新发展正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据估计,到2020年,服务业的比重可能达到58%左右;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70%左右。产业结构升级将深刻改变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收入。据估计,到2020年,服务业的就业率可能会从2015年的42%提高到50%左右。产业结构的转型有利于大量白领的出现,这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发展。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第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目前,中等收入群体的“升级”消费相当突出,已经成为推动消费结构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的内在动力。据估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比重很可能从目前的40%上升到50%。消费结构的升级不仅会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形式,还会带来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例如,2016年上半年,教育、娱乐、医疗等服务行业的就业需求同比增长。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可以预期,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服务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新的空空间。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第三,城乡结构变化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趋势。从现实来看,大部分中等收入者来自城镇。今后,促进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是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新阶段,预计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每年可能增长1-1.2个百分点,到2020年可能达到60%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移民进入城镇,他们的就业模式将越来越多样化,收入来源将越来越多样化,收入水平将继续提高。未来几年,如果我们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监管,落实优惠措施,在相关改革上取得突破,部分农民和农民工有望成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力军。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第二个问题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重点是稳定系统预期。

总体而言,经济转型升级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带来了巨大机遇。从社会关注的焦点来看,要把这个机会变成现实,关键是要稳定制度预期。一方面,城乡居民财富存量不断增长,已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如果产权处理不好,将导致中等收入群体的波动,从而扩大贫富差距。

一是扭转实体经济结构失衡,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目前,股票和房地产已经成为相当多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财富载体。近年来,金融和房地产行业趋于“脱离实际”,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不仅增加了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风险和融资困难,也增加了中等收入群体的不稳定性。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不仅是经济运行中的重大挑战,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大任务。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第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部分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客观地说,biggest/きだよききだよ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ががis在农村。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在严格控制农村土地用途和规划限制的前提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削弱、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落实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管理建设用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第三,完善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预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也不可侵犯。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同步推进。例如,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产权和创新利益;创新劳动产权制度,在条件成熟的企业中尽快实行规范的员工持股,让更多有能力的员工凭借自身的技术、管理和劳动产权获得财产性收入,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知识产权资本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说,完善的法治产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扩大和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保证。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三个问题

如何通过改革解决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巨大潜力。问题是,制约中等收入群体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相当突出。总的来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着眼于城乡结构、教育结构和税收结构的改革,通过结构改革解决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一是加快城乡结构改革,使部分农民和农民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在此过程中,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再分配制度,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要提高公共政策的包容性,使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精准扶贫等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工。另一方面,要激发社会组织的个性化和低成本优势,增加服务供给。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第二,加快教育结构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人力资本的促进。教育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因素。当前突出的矛盾是:一方面,每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其中一些人面临就业难、学无所用的突出问题。2016年,本科生毕业的工作和他们的专业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另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高级技术人员占日本工业团队的40%,德国的50%,而中国只有5%左右。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必须加快形成创新、开放、专业化的教育体系、全社会办学的社会环境和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因此,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工人可以有条件地进入中高收入群体。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三是加快税制结构改革,形成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税制。合理的税收结构可以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自我认同。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有必要逐步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此外,扩大以财产税为重点的直接税征收范围和力度,有利于减轻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简言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它对推动结构性改革、释放转型新动力、破解世界“中等收入群体焦虑”、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都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们需要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以及一个开放的空上升空间。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等收入群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放眼世界,我们的执政党保持了“让人民更幸福”的初衷,我们的人民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本色。只要我们坚持以“举低、扩中、限高”为主题的制度创新,橄榄型社会是可以实现的。(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编者:梁

标题: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