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1字,读完约3分钟
3月9日,NPC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在媒体中心特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更加关注“影子银行”的风险,其中市场上俗称“理财产品”的资产管理产品最容易引发风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的系统性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但我们应该高度警惕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吴晓灵认为,首先,资产管理产品的规则是不统一的,层层嵌套,这延长了债务链,并意味着许多风险。其次,投资者的适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因此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方向不匹配。此外,资产管理行业的相关数据和投资方向不明确,难以判断其风险,且风险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染性,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近年来,资产管理市场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资产管理行业已扩大到100多万亿元。此外,由于该业务涵盖银行、证券和信用保险,且监管分散,市场“看不到”投资者是谁以及他们将投资于谁,“一旦经济下滑,巨大的风险将很容易出现。”吴晓灵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统一的监督方法。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总体监管框架,以统一标准,加强监管协调,减少监管套利。“如果资产管理产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坚持渗透监督的原则,就可以明确基础。因此,建立全面的资产管理产品统计体系以及相关性、杠杆和总资本的透明度,将为理解和化解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提供有利条件。
统一监管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吴晓灵认为,上述监管框架统一了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根据公开发行和私募的分类制定了统一的标准,确定了投资者的数量和合格投资者的资格,并根据公开发行和私募的方式确定了产品杠杆率和投资目标。
但是,她也认为,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正在制定的监管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资产管理产品法律关系的理解不一致。"是信托关系还是委托关系?"她说:“资产管理产品是一种信托产品,一种信托关系,以及证券本身。”吴晓灵认为,资产管理业务没有明确定义为信托关系,产品没有定义为“证券”,因此很难有一个单一的监管机构。如果是具有信托法律关系的证券,监管主体可以归属于中国证监会。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吴晓灵还表达了他对监管体制改革的看法。她认为,虽然金融机构有很多业务相互渗透,但本质的东西不会因为渗透而改变。因此,她主张功能监督和行为监督。此外,央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制定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不会改变。“就综合业务而言,信息是复杂的,风险传染经常发生。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中央银行,掌握全面的信息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她指出,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强化央行金融稳定职能的条件,发挥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作用,将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
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最关注资管业务风险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