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5字,读完约5分钟
核心提示:4月10日,由中国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风险论坛暨“外国投资与风险蓝皮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风险报告(2017)”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制造业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这凸显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向寻求战略资产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赵传奇
北京(cnfin . com/Xinhua 08 . com)-10日,由中国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风险论坛”和“外国投资与风险蓝皮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风险报告(2017)”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制造业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这凸显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向寻求战略资产的转变。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国。中国首次实现了资本账户直接投资下的净资本产出。制造业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行业,这凸显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向寻求战略资产的转变。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中国全年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增长44%。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光华表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道路并不平坦。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复苏普遍疲弱,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形势依然紧张,部分东道国商业环境依然乐观。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国家风险已经成为投资和商业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国家风险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准确评估和分析的难度,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亟待解决的短板。在此背景下,梳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识别和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对于把握投资机会、优化投资决策、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下降,导致中国企业大幅减少对采矿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因素、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全球经济增长的疲软与失衡交织在一起,主导着全球国家风险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格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构成巨大挑战。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投资机会和收益外,还需要更加重视国家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在政府层面,要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保护的综合政府行动框架,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在企业层面,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充分尝试多种所有制企业联合走出去的形式。
根据蓝皮书,自2015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但其在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中的比例仍相对较低。
从区位分布来看,中国在一带一路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盟)、中东(西亚)和南亚,而中东欧吸引中国投资的起点较低,但增长迅速。
从产业布局来看,能源、交通和信息技术是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较为重要的产业领域。
就企业特征而言,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省,主要是国有企业。
就投资模式而言,跨境M&A等于绿地投资,但就平均投资规模而言,前者高于后者;农业和房地产往往投资于绿地,而公用事业、旅游、矿产、娱乐和技术则倾向于跨国并购。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签署和实施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协议,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将继续快速增长,主要流向能够满足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领域。
就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风险而言,蓝皮书选择了东南亚、中东和中亚,这些地区自2015年以来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风险有很强的代表性。分析指出,东南亚社会总体稳定,但民族和宗教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团结;目前,东南亚国家大力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制造业,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已成为东南亚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中东,极端思想死灰复燃,恐怖组织肆虐,恐怖袭击频发,非传统安全风险持续上升。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机遇。此外,中东地区的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因此有必要防范外汇限制的风险。中亚的社会冲突已进入高发时期,政府采取了高压措施来维持社会稳定。中亚国家政治权力的转移可能会给政治稳定带来挑战,并对外资企业产生影响。一些中亚国家对能源产业设置了准入壁垒或政策限制,给中亚能源合作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结束)
标题:社科院蓝皮书:中企“出海”向寻求战略性资产转变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9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