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3字,读完约4分钟

5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促进金融融资”并行主题会议。他提到,中国的社区银行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聚集当地储蓄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推动以移动支付和电信支付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交流和分享。这是对农村信用社涉农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发展的肯定,也再次明确了农村信用社努力的方向。

社区银行是农信社的发展方向

早在2006年,周小川就表示,中国将把农村信用社转变为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社区金融机构。十年来,中央政府对“三农”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把推进城乡一体化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中国城市金融的饱和状态相比,农村仍有一片广阔的蓝海,这是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也是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总监。

社区银行是农信社的发展方向

实践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在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其经营活动往往无法适应小农经济,也无法解决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风险、高成本问题。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成为社区金融机构已经利用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利的地方。但是,除了政府给予的支持外,还需要完善农村信用社自身。

一是政府导向和规范引导。目前,除邮政储蓄外,县及县以下的接受存款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可以将监管考核指标与农村信用社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联系起来,引导其服务农村。同时,政府应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注资到后期的流动性支持,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除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还应协调央行对再融资和再贴现的流动性支持。但是,对于经营良好、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村信用社,政府可以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其与社区健康发展。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社区银行是农信社的发展方向

第二,我们应该通过改革来提高自己。产权界定模糊是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的一个弊端。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利于明晰产权,实现“谁出资、谁管理、谁负责”的制度要求,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民主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不良贷款率高、坏账数量大也是农村信用社的弊端之一,造成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通过改革,积极化解历史包袱,处置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优化金融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支持和帮助,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能够轻装上阵。作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是其生命线。只有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我们才能提高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为了避免“内部人控制”,有必要完善内部约束机制,提高监督效率。

社区银行是农信社的发展方向

第三,融入社区,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社区银行模式最本质的特征是,它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从某个群体获取金融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同一群体的基本目标。事实上,一方面,作为当地的社区银行,由于它主要是为该地区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而且其业务范围相对较小,所以基本上属于熟人区域。社区银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合作和交易关系,并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积累客户信息,从而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化解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社区银行的大部分业务规模小,客户分散,具体的业务发展往往由销售人员和客户面对面协商。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最了解客户需求和相关信息,经过协商基本上可以判断他们是否可以借钱。这些是社区银行的独特优势。因此,作为发展社区银行的一种模式,农村信用社应更多地融入“三农”和小微企业,与大银行区别对待。

社区银行是农信社的发展方向

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是最接近社区银行的金融机构。在社区银行的转型建设中,要大胆突破传统,整合各种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允许适度跨境,积极探索形成农村信用社系统自身独有的社区银行模式。同时,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注重现代电子渠道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注重适度跨境经营,注重银行产品与社区服务的有效融合,坚持“民间服务”,打造“小金融”,做到小而散,深入发展个人金融和家庭金融,巩固和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Aiji、净值、信息)。

标题:社区银行是农信社的发展方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