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08字,读完约19分钟

最近,一些媒体提到“在中国农村,孝道正面临衰落的趋势,孝道的实践遇到了各种挑战。”

止于“只加注”,倾向于“不加注”,忘记“之前加注”...通过学者的“调查研究”和媒体的表述,农村养老现状再次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目前,许多农村老年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来养老。如果孝心下降,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可能会陷入“无依无靠”的困境,被迫孤苦伶仃地度过晚年。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地方通过建设农村习俗、孝道基金和孝道协议,逐渐在年轻一代的头脑中重新激活了孝道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当“空筑巢”、异地分居和同居成为农村地区常见的家庭构成时,农村养老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命题。目前,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养老院条件恶劣等现实缺陷。

记者通过对基层现实的分析,探索了复兴孝、智、孝的先进经验,为实现农村老年人的“身心支持”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

“定量”的孝道协议为孝道提供了保障

“善待年轻人,孝顺老人,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者多次到浙江仙居考察慈孝文化建设。也许这里的探索可以为解决农村地区的孝道衰落和养老问题提供一个模式。

农民如何认可政府的倡导?首先,在农村的“街头舆论”中,除了比较谁的钱多,如果有人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他肯定不会在村里抬起头来。仙居巧妙地抓住了“孝”这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话题,开了一个口子——崇尚孝,为形成最大公约数和画出最大同心圆奠定了基础。

用孝道协议来保证孝道。孝的内容越具体,就越容易形成一个尺度。例如,仙居县较低的乡镇黄梁陈村将子女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写入了该村的《孝道协议》,并将村民的孝道“量化”。

村干部说,当时村里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每一个村民都必须在申请批准的同时签署《孝道协议》,才能盖新房。儿子不孝,家庭在享受村集体福利、宅基地审批、党员考核、入党培训、村干部选拔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

全文:

“善待年轻人,孝顺老人,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者多次参观仙居,考察慈孝文化的建设。也许这里的探索可以为解决农村地区的孝道衰落和养老问题提供一个模式。

仙居是浙江的一个欠发达县,但它有着深厚的同情和孝道文化。自2012年以来,仙居紧紧围绕当前农村孝道淡化、农民养老困境、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薄弱环节,以继承和发展磁窑文化为主要抓手,推进农村文明强县建设,以此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全县大力推进创建“磁窑仙居”。

农民如何认可政府的倡导?首先,在农村的“街头舆论”中,除了比较谁的钱多,如果有人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他肯定不会在村里抬起头来。仙居巧妙地抓住了“孝”这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话题,开了一个口子——崇尚孝,为形成最大公约数和画出最大同心圆奠定了基础。

“亲如一家,天下太平”的传统文化情结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观。仙居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适应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用孝道协议来保证孝道。孝的内容越具体,就越容易形成一个尺度。例如,仙居县较低的乡镇黄梁陈村将子女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写入了该村的《孝道协议》,并将村民的孝道“量化”。

村干部说,当时村里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每一个村民都必须在申请批准的同时签署《孝道协议》,才能盖新房。儿子不孝,家庭在享受村集体福利、宅基地审批、党员考核、入党培训、村干部选拔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用知识分子和孝道的思想滋养养老文化。仙居在全县开展了“道德模范”、“孝之星”、“孝之家”、“十大孝村”等各种典型的孝道评选表彰活动。它告诉周围的人,教育周围的人,并形成孝顺老人的观念。

孝道实际上是生产力。例如,万竹口村的原始团队是分散的。通过“知孝、行孝、督孝、评孝、赏孝”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村干部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村风民俗大为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原来,村民们曾经开玩笑说:“我们村很节约,我们已经10年没用过一包水泥了!”现在村里的两个委员会联合起来了,村里的各项事业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了。村民们喝着自来水,点着路灯,修建了一个体育广场,水泥路面硬化了一万多米,所有的工作都走在了全乡乃至全县的前列。看到村里的孝道工作做得很出色,许多在国外生活多年的老人也回家向孝道基金捐钱,以回报家乡。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记者们去过一些捐赠网站,场面很感人。一些70岁和80岁的妇女,甚至五保户自己,也捐了50或100元。一些乡镇贤人和企业家甚至更加争先恐后。通常,在捐款后,村民们都没想到会捐这么多。在此基础上,目前,磁窑县各级资金总规模已达5000多万元。

此外,仙居还积极探索智慧和孝道的一些模式,运用科技手段缓解空老巢老人的困境。例如,创建一个“紧急呼叫”系统,这样老年人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和服务;推出“爱情视频”系统,为农村/老巢、留守儿童和异乡亲人搭建“空中桥”,让他们感受亲人的温暖;微信慈善系统的建立为志愿者和客户搭建了一个选择对接的平台,可以通过微信红包进行直接捐赠,使得志愿者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化。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仙居县委领导在交流中表示,在孝道方面,要突出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在仙居,慈孝的创建被纳入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考核,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成为践行慈孝榜样、争当慈孝的主体。例如,第一届磁疗明星党员干部占40%以上。仙居系列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让农民在现有条件下拥有安全感、安全感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突出以孝为重要载体的农村文明。(王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张榜的孝道基金促进了孝文化的回归

在沂蒙山区的一些村委会大院里,记者看到了印有“孝顺家庭养老基金”字样的宣传单。内容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及其子女的姓名,子女姓名后的栏目中标注了60元至150元的孝道基金认购明细。这是当地政府采取的一项新措施,以防止村里的老人从他们的孩子那里获得每月基本生活费用。

沂南县青坨镇河西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海表示,按照每月最低100元的老人标准,老人的子女将按季度向乡镇缴纳孝道费;同时,每个支付100元政府补贴的20元的孩子将被存入基金账户。“每个月,我都会亲自把孩子的孝心送给每一位老人。”。

有些人认为这个制度是多余的,但有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志认为,“孝道基金制度并非多余。”在一些农村地区,一些儿童忽视赡养失去工作能力的老年父母,老年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情况并不少见。”青托镇镇长李桂杰说,这种“地方办法”的原则是:村民的意见和面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孝顺基金能起到“晾”作用的原因。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

全文:

在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礼崩乐坏,规则颠倒,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了重建“礼仪之邦”的重要性。这些“仁”的理论延续了几千年,成为传统文化和家庭伦理的核心。其中,孝顺是做人的基础。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当外出工作、异地居住、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成为农村地区常见的家庭构成时,孩子能否孝敬老人以及如何孝敬老人是一个难题。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传统的孝道伦理仍然受到这里的人民和官员的重视,甚至成为衡量农村幸福指数的一个指标。许多基层官员和村干部承认,除了做“硬件工作”(如建养老院、发放养老补贴),如何在“软件”层面上重振农村孝道也是他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在沂蒙山区的一些村委会大院里,记者看到了印有“孝顺家庭养老基金”字样的宣传单。内容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及其子女的姓名,子女姓名后的栏目中标注了60元至150元的孝道基金认购明细。这是当地政府采取的一项新措施,以防止村里的老人从他们的孩子那里获得每月基本生活费用。

沂南县青坨镇河西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海表示,按照每月最低100元的老人标准,老人的子女将按季度向乡镇缴纳孝道费;同时,每个支付100元政府补贴的20元的孩子将被存入基金账户。“每个月,我都会亲自把孩子的孝心送给每一位老人。”。

有些人认为这个制度是多余的,但有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志认为,“孝道基金制度并非多余。”在一些农村地区,一些儿童忽视赡养失去工作能力的老年父母,老年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情况并不少见。”青托镇镇长李桂杰说,这种“地方办法”的原则是:村民的意见和面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孝顺基金能起到“晾”作用的原因。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近年来,在孔子的故乡山东省曲阜市,政府从儒家思想中提炼出“爱、诚、孝、仁”作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的支点和传承点。儒家讲师来村里举办国学讲座,普及儒家知识,提高村民素质,点燃和谐乡风的火花;为推广互助养老新模式,村干部和志愿者定期与孤寡老人交谈,提供生活服务,老人共同生活,互相照顾,使老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逐渐得到关怀和安慰,让老人“出门在外,有熟人相伴。”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目前,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的民俗已经褪色,简单的民俗已经成为名利,村民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越来越少。孝顺父母、爱护老人的风气减弱,不敬老爱幼的现象时有发生。”曲阜市扶贫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无论是政府设立孝道基金,还是通过儒家文化来温暖传统的乡村习俗,都是政府主动施加必要的道德压力来促进孝道文化的回归。一些专家认为,孝顺已经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义务。在道德义务的范围内,必要的外部压力是任何社会进行道德约束的必要手段。

在孝道问题上,孔子把父母视为孝道的对象,“生而为人,以礼相待;死亡,埋葬和牺牲。”它还要求“弟子入孝,弟出孝”,孝敬父母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与孔子相比,孟子强调孝道意识。他说,“你不可能接近,你不可能是人类;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亲戚,你不可能是一个孩子。”甚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老了,人也老了”。这与孔子心目中的大同世界是一致的:“老有所终,强有所用,年轻人有所强,孤寡病残者有所养。”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当他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的时候,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问问自己,在“让我变老”这件事上他做得怎么样;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贬低了传统孝道的良好道德原则;每一个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应该通过制度机制来督促和保障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老有所养”。(汪洋)

农村敬老孝事关道德和经济

农村地区确实存在养老问题。然而,“孝遗传”的失败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对其原因的仔细研究。

在农村,“背对着黄土,背对着天空”的耕作往往可以“谋生”,但这不足以更好地“养家”。劳动力外出是有客观需求的。

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无支持”更多的是关系到农村的实际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已成为农村养老面临的现实挑战。

.......

全文: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不容乐观。最近,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外部监督力量的消失或失效,中国农村的孝道正面临着衰落的趋势,孝道实践遇到了各种挑战。”研究人员进一步认为,在一些农村地区,孝道正在下降,这不仅表明子女不再“只养”,往往“不养”而忘记“先养”,还表明父母“再养”子女,“反养”孙辈。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农村地区确实存在养老问题。然而,“孝遗传”的失败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对其原因的仔细研究。

根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披露的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目前,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有2400多万人,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近4000万人;据预测,2050年后,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将保持在1亿人的规模。老年人的数量将超过4亿——平均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老年公民、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的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家庭和社会的养老金问题更加严重。在整体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来源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养老面临客观现实的压力。

"数百种美德都是孝道,而所有美德中孝道是第一位的."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作为孩子的责任。对于有“孝道”能力而又不愿意赡养父母的孩子来说,要解决“养老难”的问题,确实有必要从思想层面“纠正”和“对症下药”,培养孝道和孝道的内在动力;然而,对于孝顺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应该批评自己缺乏孝顺的遗传,而应该正视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原因。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空集权”问题。为了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大量的中青年人流向城市,成为农民工;独自守卫村庄的大多数人都是老人和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对父母的支持将不可避免地停留在经济支持上,他们无法给予更及时和充分的照顾和照顾。因此,正如媒体报道中所提到的,“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来保证父母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即达到‘只养’的水平”,而留在家中的父母承担起“反养”孙辈的重任,这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只养”和“反养”的主观原因不是因为子女缺乏孝顺,不愿承担赡养的责任,而是因为家庭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农村,“背对着黄土,背对着天空”的耕作往往可以“谋生”,但这不足以更好地“养家”。劳动力外出是有客观需求的。

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无支持”更多的是关系到农村的实际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已成为农村养老面临的现实挑战。老年人一旦患上严重疾病,对许多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的推进,医疗费用的负担有所减轻,但对于边远贫困地区来说仍然令人担忧。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此外,对于一些孤独的老人来说,“无依无靠”体现在“无依无靠”这个未知的主题下。由于福利机构、养老设施和社会保障与城市相比不完善,很难实现“老有所养”。

归根结底,农村养老关系到农村治理的宏观命题;孝敬老人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防止“孝”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痛苦之中,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民族风格以家庭风格为基础,家庭风格以孝顺为基础。它关系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到社会道德底线的坚守,关系到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收获感”。(梁建强)

养老金和孝顺不是一回事

养老问题是农村特有的吗?是农村和城市地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或加剧了养老问题吗?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村老年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是否出现了倒退的趋势?

如果这些前提不是真的,我们就应该警惕农村地区孝道的衰落,否则,孝道的担忧很可能会陷入“乡愁浪漫化”的偏见,流入个体经验的可悲观望之中。

应当认识到,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相对落后仍然是造成养老“负担”的现实民生,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许多农村地区的“空巢”,农村家庭同住的传统景象不复存在。

今天不存在养老问题。当前的养老问题是在中国转型和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复杂背景下产生的。

.......

全文:

止于“只加注”,倾向于“不加注”,忘记“之前加注”...通过学者的调查研究和媒体的表述,农村养老现状再次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是孝的衰落,即“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被历史和现实所弱化。因此,有人得出以下结论:要改善农村养老现状,必须复兴孝文化。

孝是道,它涉及到丰富的文化阐释,语义难以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然而,经过一番探索,我们发现养老和孝顺是两回事。前者比后者更清晰、更容易讨论。

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养老问题是农村特有的吗?是农村和城市地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或加剧了养老问题吗?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村老年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是不是在倒退?

如果这些前提不是真的,我们就应该警惕农村地区孝道的衰落,否则,孝道的担忧很可能会陷入“乡愁浪漫化”的偏见,流入个体经验的可悲观望之中。

当地经历的生动细节并不令人信服,农村养老的现实图景中也有许多令人失望甚至悲观的案例,但这与孝道的衰落并不构成同等的因果关系。

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龙岩的一个客家村庄。我看过一个养老的故事:我的邻居于阿姨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常年在Xi工作,二儿子留在家乡务农,三儿子在省会福州定居。为了养老,三兄弟没少吵架。作为妥协的结果,老年人每年轮流在他们三个儿子的家里住四个月,老年人的住院等大笔费用由门票分担。现年70多岁的俞阿姨说,面对“没有人被冒犯”这个问题,她实在是太纠结了。我不知道我的儿子们是否孝顺,也不知道我晚年是否幸福...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余阿姨的困惑或许反映了当前农村养老现实的复杂图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确立,农村养老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谁来支持以及如何支持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一个家庭内部,也考验着社会治理的能力。

应当认识到,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相对落后仍然是造成养老“负担”的现实民生,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许多农村地区的“空巢”,农村家庭同住的传统景象不复存在。

基于上述两个普遍的现实,养老首先应被视为一个经济问题和一个社会问题,然后再讨论文化和情感方面的考虑。农村养老问题是尖锐的,当然也有一些因素,比如老年人因为习俗不愿意去养老院,一些孩子对老人缺乏尊重,但城乡发展差距和公共服务的不平衡是更重要的原因。

“孝为万德之首”、“孝为万经之首”、“仁者伟大,接吻伟大”……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历史的特殊性,又有合理的继承性。回顾历史,传统孝道中不乏糟粕。正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忠孝同构和孝对个体生命和人格尊严的危害,陈独秀、鲁迅等先贤批判了各种不可思议的“愚孝”。回到现实,诸如“不孝有三,不孝为大”、“父母在身边,不能远行”等行为准则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更不用说“孝子从棍子下出来”等错误的教育方式了。

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时代变了,传统孝道所提倡的尊老爱老的心并没有过时。在代际更替加速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提倡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宽容和尊重。然而,以“孝”为标准,盲目照搬旧的帝王历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凌空的说教,孝的复兴才能被讨论。

今天不存在养老问题。当前的养老问题是在中国转型和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复杂背景下产生的。农村养老面临的各种困难不能简单地视为农村问题,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统美德丧失的后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财政投入、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的互动。

一个时代有它自己的问题,一个时代有它自己的文化,它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在养老和孝顺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一代不如一代”,而应该“一代比一代好”。(涂宏昌)

标题:儿女都进城了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