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8字,读完约7分钟

自1997年6月6日以来,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和坚定不移的努力,中国银行间市场已成为涵盖债券、外汇、同业拆借、票据、黄金等业务的机构间市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名片。

我们的记者杨毅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1997年上半年,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证券交易所停止证券回购和现金债券交易的通知》(银发[1997]240号)为标志,银行间债券市场破壳而出。

根据业界的普遍说法,自从上述公告于1997年6月6日公布以来,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的第一天也是在这一天,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也可以追溯到这一天。在此之前,银行间市场的外汇和银行间业务始于1994年,但直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后,“银行间市场”一词才出现。

事实上,中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当时国债被恢复。许多地方债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中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后期。1995年,武汉、天津证券交易中心的债券交易和全国证券交易所自动报价系统都经历了巨大的风险,停止了交易。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债券市场建设中的制度性缺陷,现阶段中国债券市场整体发展非常缓慢。

历程篇:创业银行间 矢志二十年

自1997年6月6日以来,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和坚定不移的努力,中国银行间市场已成为涵盖债券、外汇、同业拆借、票据、黄金等业务的机构间市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名片。

一遍又一遍:

第二次创业后的顶级设计

1997年,各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外汇市场,这是国务院关于建立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适度分离的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决策。同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国家普遍对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债券市场。

1997年底,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债券市场顶层设计,重塑原有债券市场模式和理念,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合格机构投资者银行间债券市场(qib)和场外交易市场(otc),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1997年至2004年,通过顶层设计,银行间债券市场进入健康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债券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

历程篇:创业银行间 矢志二十年

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经过几年的发展,银行间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定位逐渐清晰。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一个场外批发市场,定位为机构投资者,通过一对一的询价进行交易。交易所债券市场是一个面向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的市场零售市场,通过集中匹配进行交易。200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交易量和托管量首次超过了交易所市场。

历程篇:创业银行间 矢志二十年

在这一过程中,债券市场的基本体系相继建立。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颁布,根据国际成熟债券市场的经验,逐步引入做市商、结算代理人、货币经纪人等制度安排,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

同时,投资者类型进一步丰富。1999年和2000年,基金、证券公司和金融公司开始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200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备案管理,各类金融机构均可通过备案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2年,为了方便个人投资者买卖记账式国债,商业银行推出了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200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监督管理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能之一。

市场化道路:

银行间债券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1997年至2004年同期,鉴于中国仍处于市场转型、市场参与者公司治理不完善的基本国情,债券市场利用后发优势,建立了相对集中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

银行间债券市场基于金融机构等参与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参与机构数量少的情况,建立了适应实际需要的统一债券托管结算平台,实行实名制中央级托管,构建了一对一查询的电子交易系统,加强了信息集中监控,杜绝了挪用债券等违法行为,为参与者提供了透明规范的交易平台。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教育。

历程篇:创业银行间 矢志二十年

在此期间,债券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确定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为确保相关政策落实,我们将大力推进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市场化。

1998年和1999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和国债分别以市场化招标方式发行。市场化发行使发行更加公开、公平,降低了债券发行成本,有效保证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顺利发行,为债券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此为契机,宏观调控开始更加市场化。1998年,中国取消了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模式开始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2003年,中国央行发行了央行票据,以对冲外汇带来的基础货币投资,并调节市场流动性。

由于上述改革,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5.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2004年全年交易量为17.8万亿元。就债券市场平衡而言,2004年底,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排名世界第11位。

200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监督管理列为中央银行的法定职责。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债券市场发展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标准债券的制度缺陷暴露无遗,二是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且规模较小。

信用债务突出:

债券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发展依然缓慢的背景下,2004年《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九条)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相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方向,大力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积极推动企业信用债券市场深入发展。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行政改革要求,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推动银行间市场机构投资者成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授权交易商协会进行自律管理,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实行登记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参与行政审批。

经销商协会利用自律组织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市场创新和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银行间债券市场先后推出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工具、资产支持票据等创新产品,促进了企业信用债券市场的跨越式发展,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

201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发改委、证监会参加的企业信用债券部际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

此后,企业信用债券部际协调机制运行良好,企业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理念、监管标准和制度环境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债券市场托管金额达到68.2万亿元,是2004年底的12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企业信用债券余额达到16.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从国内外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债券市场的发展应始终遵循市场化的方向,减少行政控制,瞄准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按照场外交易市场模式有效促进市场发展。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中国的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信用债券,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为它遵循了客观规律:一是减少行政审批,继续提高债券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机制;第二是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第三,我们应该依靠场外市场。

标题:历程篇:创业银行间 矢志二十年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