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7字,读完约5分钟
实习记者宋觉雅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报告中,被调查的城市消费者和农村消费者在个人理财素养上的差异再次引发了各界对理财教育问题的关注。
《报告》显示,当消费者被问及如何保障老年消费时,城市消费者选择“依靠养老金”(66.03%),而农村消费者选择“依靠自己的储蓄、资产或企业收入”(57.07%)。从这个角度来看,客观条件对农村人口个人资产的保护和增值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具备规划和财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以确保个人生产和生活中资产的合理收支,同时保持防范风险和欺诈的意识。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除了只有50%的农村消费者对金融知识测试的正确率外,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消费者缺乏金融意识:只有80%的受访者认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正确识别合法性和识别风险与收益的比例仅略高于50%。农村金融监管力度弱于城镇。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的金融服务类型较少,对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限。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技术的冲击下,提高这一群体的金融素养显得尤为迫切。
至于个人财务素养,2008年,美国财务素养总咨询委员会正式提出,财务素养是个人运用知识和技能有效管理财务资源的能力,以维持一生的财务福祉。这个概念指出了金融知识和金融知识之间的区别。财务素养不仅包括识别、理解和应用财务知识的能力,还包括识别风险和回报的能力、财务规划意识、分析财务背景信息的能力和财务责任意识。财务知识的结构和内容很难完全掌握,因此培养掌握财务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以及独立判断财务政策、产品和风险的能力尤为重要。
事实上,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教育,中央银行、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近年来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每年9月,央行都会组织“金融知识普及月”,今年的普及活动将主要针对农村人口等低净值人群。此外,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并提交给二十国集团,同时还制作了《金融知识普及读本》,可供金融消费者自己下载和使用。和其他宣传材料;多年来,各地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建立“金融夜校”,普及金融知识,传播财富信息;2016年,中和农村信用社面向数十万农民开展了“万元理财教育”的大型公益活动,将农民所需的理财知识送到村长手中,通过网络教学送到田间...
然而,上述工作大多是为了普及金融知识,但在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技能方面仍有欠缺。例如,是否考虑了农村消费者接受金融教育的意愿?教育成果是否得到持续跟踪和反馈,金融教育方法是否得到调整?
报告发现,当被问及农村消费者的理财知识咨询渠道以及了解所需理财知识的最有效方式时,“咨询相关金融机构员工”和“网上查询”两个选项所占比例最高。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和网络这两个金融信息渠道在金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机构和网络提供的金融教育服务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销售金融产品,相应的金融教育相对狭窄和片面,且大多是金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农民金融意识和技能的连续性培训,网络上的信息难以辨别真假,容易误导金融素养较低的农村人口。金融教育的片面性和金融素养的低下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教育的落后。
一个完整的金融教育需要多方努力,以更灵活的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教育,从而形成对农村消费者的“拉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比金融机构更有信誉。因此,他们不应该缺席金融教育,而应该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这两个学科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普及金融和风险识别知识,并根据市场变化定期更新;政策出台后,应做详细的官方解释,以方便农村消费者尽快理解和应用,从而保持金融教育的连续性。同时,我们应该监督所有金融知识渠道的真实性。
金融机构与农村消费者接触最多,处于市场中,可以起到上传和发布金融教育的作用:向上,农村信贷机构可以向整体组织者提供农村金融教育的需求、问题和可行性方案;向下,农村信贷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当金融技能的传授者,让农民以更灵活的方式掌握金融技能,然后自主地计划收入和支出,选择金融管理方法。在教育方法上,金融机构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方法,如情景模拟和一对一教学,这些方法更容易被客户接受,然后有意识地应用到实践中。
金融教育意识的培养是金融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它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接受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拉力”,使教育工作得以继续,最终达到提高金融素养的目的。
标题:汇聚多方力量 推进农村金融教育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