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6字,读完约5分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的动力,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从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正在打破城乡壁垒,出现了促进城乡人才和技术双向流动的新趋势;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打破了产业壁垒,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趋势;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正在突破资源配置的障碍。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包括信息服务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农业和农村迅速聚集成为一种新趋势。打破这三个壁垒,形成三大趋势,必将使中国农业和农村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金融支持不可或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和蓬勃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需求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由小额信贷需求向规模金融需求转变;二是从单点金融需求向产业链金融需求转变;第三,从个人金融需求向多元化金融需求转变。这些变化将导致空市场更大,必将成为农村金融的蓝海,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社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市场导向,为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做出了新的贡献。
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有三大优势:一是网络覆盖面广。邮政储蓄银行近4万个网点中,约71%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是全国网点数量最多、县域占比最高的金融机构。其次,它服务于许多客户。它为5.39亿个人客户和63万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第三,资产质量良好。截至6月末,全行不良贷款率为0.82%,低于同业水平;拨备覆盖率为28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占比高,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涉农贷款增加888亿元,占全行新增贷款的36%。可以说,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以服务“三农”为重点,没有“农业”二字的大型商业银行。
过去10年,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专注于支持农业和小企业。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开发了纯信贷和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产品,并专注于这项业务的发展,成为中国小额信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过去的10年里,邮政储蓄银行发放了1.37万亿元小额贷款,为近1000万农村家庭提供服务。
2013年,中央政府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规划,邮政储蓄银行将服务现代农业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服务现代农业的新突破。
与传统农民相比,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具有经营规模大、资金需求多、信用增级措施少的特点。根据这些需求和特点,邮政储蓄银行采取了增加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在产品设计上提供多重信用增级等措施,创新推出了家庭农场和大型专业贷款、农民专业合作贷款、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村电子商务数据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截至6月底,邮政储蓄银行已为新的农业企业实体发放了828亿元贷款。
此外,邮政储蓄银行积极跟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产品,在安徽、吉林等19个省的278个市县试点,发放贷款40多亿元。
今年,中央政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体制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三区三园”建设。围绕这些关键领域,邮政储蓄银行通过设立工业基金、参与公私伙伴关系项目以及设立与农业相关的特别分支机构,不断增加其财政支持。
现代农业市场的发展是无限的,金融机构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然而,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使得涉农金融服务仍面临高成本、高风险、低回报等现实挑战,商业可持续经营压力巨大,迫切需要给予合理适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首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三农”扶持政策,需要加强信贷、产业、金融、税收和投资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要综合运用再融资、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利息补贴、税收优惠、差别税率、税后补贴等财税政策工具,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资源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二是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以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担保资金为出发点,提高风险分担和补偿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渠道和模式,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丰富涉农企业风险管理工具,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第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建立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流通平台,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实现数据共享,防止数据垄断。要加快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道德教育,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
标题: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