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3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与芯片本地化相关的概念公司在a股市场非常流行,许多公司甚至有连续几天的每日限额。当神威超级计算机在美国夺冠时,“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在年底换了核心,中国核心电子设备、高端通用芯片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的消息传出,国内芯片公司的股价达到了顶峰。一毫米大小的芯片激起了大国的神经,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开发和解决的项目。
政策改进和推广
芯片加速本地化
在《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国务院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达到40%,到2025年达到50%的要求,这意味着到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将占世界的35%,即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到2025年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应达到70%,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应占世界的49%,这意味着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值将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这不仅能满足全中国的需求,还能占领相当大的一部分世界市场。
据报道,中国每年进口的工业品种和集成电路的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品种。2016年,进口总额为2271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总额的三倍。进口额约占全球市场的70%,这意味着中国是世界上对芯片需求最大的国家,国内芯片的自给率不到8%。
为了支持国内芯片的发展,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规模巨大。仅从国家和地方政策资金来看,已超过5000亿元。考虑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推动,未来十年投资于集成电路产业的资金预计将达到万亿。
国内芯片相关企业
胜利前进
根据ic insight的报告,在全球50强纯芯片设计公司中,2009年中国只有一家,那就是华为旗下的HiSilicon。经过七年的发展,2016年已发展到11家,分别是:海力士、展讯、中兴、大唐、NARI、华大、瑞达、伊西、瑞星威、全志、兰琪科技。就产值而言,2016年,中国芯片设计企业超过160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华为旗下的日立公司和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展锐公司均位列全球芯片设计十强。
在存储芯片领域,赵一创新(603986)和长江存储这两家国内优秀企业也在努力追赶一些国际竞争对手。其中,赵一创新于2016年8月上市。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89亿元和14.89亿元,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和1.51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实现了收入。15.17亿元,增长44.69%,净利润3.39亿元,增长13.475%
半导体产业的格局一直是以中国大陆和美国为主,其次是日本、欧洲和台湾,但日本企业的强烈追求正在逐渐打破这种格局的趋势。据台湾半导体协会估计,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整体产值可能仅比2016年增长1%,而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9.8%。相反,201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行业同比增长21.1%,销售额达830.1亿元,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地区)。如今,大陆在半导体行业的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方面已经超过了台湾。虽然大陆与台湾在制造业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就半导体产业的整体产值而言,大陆与台湾的差距很小。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上半年,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为11,440亿台币,而mainland China为9,900亿台币。
制度乐观主义
芯片本地化产业的发展
从政策和行业的角度来看,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发展是蓬勃的,对于许多经纪机构或投资者来说,他们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是乐观的。
华泰策略师陈丽敏认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增长率高于全球。
东兴证券(601198)电子行业分析师杨若木在报告中指出,国内半导体行业增速高于全球。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关于产业增长率超过20%的要求,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将达到1430亿美元,2015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3%-5%。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民意中心,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相关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巨大的芯片需求和进口依存度必将吸引大量资金,刺激国内芯片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全球芯片产业市场向中国转移。
(主编:赵延平hf094)
标题:2025,中国“芯”要走向世界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