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8字,读完约4分钟
除了收紧执照,央行对现有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也在加强。 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市中心支行一次开出6张票,开友、盛大、同联等支付机构被罚款。两天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还对五家支付机构进行了罚款,这些罚款都违反了支付行业管理规定。这是两地首次向支付机构发出罚款。据《上海证券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已向辖区内支付机构发出近100笔罚款。其中,央行上海分行发行的票最多,今年已发行45张。
在过去的两年里,监管当局以罚款的形式促进行业规范的发展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范。该支付机构的一些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种处罚肯定是有用的,尤其是在年底换发牌照时,它会起到警示作用。”
支付机构经常吃票
随着严格监管时代的到来,监管部门开始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机构实施“处罚”模式,支付机构也不例外。
《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梳理央行官方网站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发现,在上述近100笔罚款中,有几家支付机构被罚款超过100万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福州市中心支行12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银盛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被罚款140万元,一名责任人被罚款13.5万元。被处罚的原因是分行未按要求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要求保存客户身份识别数据和交易记录,还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另一方面,迅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没收,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记者注意到,一些支付机构也多次“拿到”门票。如盛大支付、同联支付、中汇电子支付、附随支付等支付机构已成为常客。其中,中汇电子支付和附随支付各被罚款7次。
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央行向支付机构发出了约25笔罚款。相比之下,今年罚款的频率和范围明显高于去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今年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最近,这可能与检查结束有关。”上述支付行业人士表示。事实上,从今年6月的牌照续期来看,有8家支付机构因屡次违规而未能续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银行没有发出超大型罚款,而去年,一个支付机构发出了4236.9万元的罚款。
确立了强有力的监管趋势
近年来,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迅速扩张,在拨备、结算和“二次结算”等方面出现了违规行为,行业混乱频繁发生。去年以来,央行不仅收紧了牌照发放,严格控制了市场准入,还开始清理和纠正现有机构的各种违规行为,将日常行为纳入监管范围。
根据中央银行上海分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和长沙中心支行今年发布的罚款信息,没有公开、详细的罚款依据。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主要问题是违反公积金管理相关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不规范外包服务管理。
这些问题是监管和整改的重点对象,监管进一步升级。记者了解到,中央银行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无牌支付业务整治的通知》(银办发[2017]217号),加大了对无牌支付机构的整治和处罚力度,涉及“总量支付”等问题。截至今年5月31日,中国共有243家无牌支付业务机构。目前,无牌照机构主要以与有牌照机构“合计支付”的形式向商户提供服务,导致二次清算和资金集中问题。
从监管部门发出的通知和频繁的罚款来看,强监管的趋势已经形成,旨在整顿市场,进一步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行为。近日,央行负责支付的副行长范一飞表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强化政府监管的制度框架,全面覆盖支付业务,对违规行为零容忍。”无论哪个机构违反监管要求,它都坚持一定要有反调查,一定要有对调查的处罚,处罚一定要严格。培养敢监管、敢拍的监管精神,营造遵纪守法、惩前毖后的行业文化。”
标题:支付机构频吃罚单 强监管趋势确立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