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2字,读完约3分钟
见习记者钱伟编辑陈郁
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收到银监会非银行部门下发的《关于规范和整顿现金贷款业务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四项措施,包括禁止向不合格机构提供资金和禁止发放不明用途贷款。
上述措施直接指向了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灰色地带,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促进行业合规发展、回归源头的一项重要监管措施。
严禁“输血”不合格的机构
上述四项措施伴随着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对“现金贷款”业务的整顿。各地银监局要按照通知要求,对辖区内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现金贷款”业务进行整改。
特许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指银监会批准的23家非银行机构,主要为个人提供消费贷款(不包括购房和购车)。其中,20人有银行背景,一些人有工业背景。
然而,在此类特许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争议,如对无贷款资格的“输血”平台发放贷款,以及迅速增加业务量,即贷款援助模式。
有关部门告诉记者:“一些许可证持有者在与贷款机构的合作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例如,贷款前后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被完全忽略,交给贷款机构,允许贷款机构签署回购条款。变相提供信用增级措施。”
据记者了解,有几家大型平台背后有特许消费金融机构,如娱乐商店,它们通过信托计划为合作贷款提供资金。上市公司2345 (002195)在其业绩报告中披露,其贷款产品由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提供融资。
该条例提出的措施很有针对性。第一是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向没有贷款业务资格的机构提供资金,通过p2p对等贷款匹配等任何方式发放贷款。其他三项措施包括: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外包核心业务,如信用审查和风险控制;投资范围严格限于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不允许投资“现金贷款”、“校园贷款”、“首付贷款”等作为基础资产出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发放不明用途的贷款,并敦促其严格调查贷前交易背景的真实性。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市场广阔,但在创新方面存在偏差,必须认真对待。“收入是流动的,风险是滞后的。这是金融的财产。”
监督促进消费来源的回归
自今年年初以来,获得许可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提供消费分期付款和贷款产品表现非常强劲。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今年上半年开业的23家注册消费金融公司中,90%实现盈利,其中昭联消费金融公司表现突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
一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透露,消费金融服务银行未覆盖的人群中,有70%具有包容性金融意义,适度消费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他介绍说,在一家制造企业推出消费分期付款和信贷产品后,销售量增加了四到五倍。
在过去两年中,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贡献超过60%。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增长率正在加快。
上述监管措施旨在消除混乱,推动消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消费金融行业人士认为,该行业也将进入调整期,不同资源的特许机构将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其中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即时消费金融首席执行官赵国庆认为,独立获得客户的能力是被许可方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在他看来,缺乏独立获得客户能力的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因绩效压力而转向与第三方组织合作,这可能会导致运营过程中的行动变形,进入机制、产品设计和业务开发也会不规范。
标题:消费金融公司接到新禁令 不得为无资质机构提供资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7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