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00字,读完约10分钟

回顾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必须汲取历史的智慧,而不是沉溺于历史的痛苦,处理新的历史课题。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国内外许多挑战,中国应该如何解决难题? 如何防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中断?? 在7月24日于国家图书馆举行的“框架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上,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者姜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中国海军史学会会长陈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甲午战争进行了分解解读,现在
甲午战争120周年,总结历史经验的话,可以说很多。 19世纪,西方列强来自东方,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关注这场危机的挑战,两国对西方的应对几乎都开始了。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历史的机会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一个上升,一个下降到现代化的道路上,日本仿效西方,从亚洲进入欧洲,以政治改革为国策,通过明治维新,消除藩的割据,完成中央集权和君主立宪政体 另外扩张海外,以朝鲜为立足点踏上中国大陆,进一步向世界迅速发展的步骤。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幕末,日本思想家吉田松阴提出了“得失相互补偿”的攘夷保国之策,主张与欧美和解,失去欧美人,被邻国拿走。 吉田的这一主张通过他主办的“松下村塾”影响了弟子。

中方意识到日本的挑战吗? 中国政治家早就看到了日本对中国的威胁,1874年李鸿章说:“泰西很强,但还在七万里之外。 倭国近户闼,见我虚实,诚是中国永久的大患”。 为了防御日本的侵略,李鸿章呼吁重视海防,组建北洋海军,呼吁说“今天所以创造水师不留下多余的人,大部分是为了控制日本。”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在地缘政治上,日本为了向外迅速发展,必须处理朝鲜问题、琉球问题、台湾问题,当时的中日之间的谈判也以这三个方面为中心展开。 为了应对日本战术上的紧迫,清政府做了很多准备,洋务运动、海军建设就是这种应对的具体行动。 从1874年到1894年,中日两国的对峙和冲突共计4次。 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被台湾土著居民杀害为借口出兵台湾,清政府支付50万两白银以换取日本退兵。 1879年日本的废琉球被改建为冲绳县,清政府经过多次谈判,最终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次两次事情使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海军,使中国在中日海军的快速发展竞争中超过了日本。 之后,在1882年的朝鲜“壬午事变”中,中国海军迅速入朝,保定捕捉朝鲜摄政王大院君,阻止了日本介入的企图。 在1884年朝鲜的“甲申事变”中,清军再次入朝,日本趁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企图没能实现。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然后北洋海军的主力分别于1886年、1891年、1892年3次访问日本,显示了中国军队的威力。 但是,清政府刚经历了镇压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十几年内战,也有平定西北回民起义、驱逐阿古柏势力入侵新疆的战争,整体国力衰退,战争精力和实力不足。 这天琉球合并时,琉球国王向中国请求救援,李鸿章表示同情,但个人表明琉球几个岛和日本的战争是不可能的。 这时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一个上升,一个下降。 中国真的没有抓住历史机会,二十多年来,逐渐拉开差距,最后两国的态势发生了变化。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日本

“外交处于被动地位”和“先发制人”的计划反映了当时日本政治家的选择手段重新阅读了最近日本外交大臣陆奥宗光在1895年战胜中国后写的回忆录《蹇录》。 陆奥是甲午战争的策动者,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确立的战略如下。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政府经过慎重审议,中日两国已经各自派遣了军队,但无法预料什么时候发生冲突,但明确了在战争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必须全力贯彻最初的目的的方针。 ……我国尽可能处于被动地位,凡事使中国成为积极者。

我国政府的政策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但在上面应该先发制人。 因此,在刻不容缓的时候,为了在外交和问题上达成协同一致,各当局不专心企划,煞费苦心,至今为止所想的事情,我都不毛骨悚然。

陆奥在谈论朝鲜东学党起义发生后日本吸引中国出兵的历史。 他说的“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和“先发制人”的计划,反映了当时日本政治家的不选择手段。 甲午战争以来,“先发制人的攻击”,即没有宣战的突然袭击,是从日军以前就流传下来的。 我们只有回顾历史,清楚地看到日本的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相处。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清政府

在迅速发展北洋海军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腐败

清政府在迅速发展北洋海军的过程中,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腐败。

第一级腐败是统治阶层的腐败。 说更多的例子,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设颐和园。 而且,清政府于1891年开始停止进口外国舰船和装备。 中国和西方各国、日本之间,发生了自己曾经的领导方式转变。

1891年5月至6月,李鸿章第二次校对北洋海军。 他提出渤海门户已经有深不动摇的势头,烟台和青岛两地还必须建设炮台。 清政府同意这项请求,另一方面批准了6月1日户部提出的工资筹措方法,停止购买外国铁炮船两年,节约的钱全部上缴给户部财政。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我们不太清楚,从当年的6月到8月,北洋海军访问了日本,在他们的访问日记中多次提到了日本军港的状况。 北洋海军军官叹息说,日本海军的勃兴在他的日子里不难与欧洲各国相媲美。 所以,在7月30日北洋海军还没有回国之前,丁汝昌发了电报,说我们的战斗力远远不如日本。 但是,这封电报没什么用。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李鸿章第三次检阅海军,说:“西方各国的船式日新月异,也就是日本的蕞尔小邦,还可以节约费用,增加巨舰。 中国自1888年海军成立以来,至今没有追加船只,害怕难以继续”。 这是国家做财政安排、清政府考虑国家战术、慈禧太后60岁生日、考虑国家军备安排过程中犯的战术错误。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第二级腐败是北洋海军的内部腐败。 关于北洋海军的腐败,我补充两个新材料。 第一个材料是,北洋海军访日时,官军一边看着日本海军的兴盛,一边一起出去找妓女。 第二个材料是北洋海军的研究者在威海发现了房产证。 1895年7月20日,北洋海军刘公岛投降几个月后,马关条约签订三个月后,方伯谦的弟弟悄悄地卖掉了方伯谦的刘公岛房产和土地。 此外,有人向北洋海军官员起诉方伯谦的弟弟,方伯谦曾经欠英银6000元,年利8%,买了60套房产,方弟弟来收集租金和租金。 现在方伯谦被杀了,“去找谁? ”。 这两种材料谈了一件事,这些材料证明了北洋海军内部的腐败。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历史上有很多感慨的地方。 要看历史,我们必须从我们自己开始,制定正确的国家战术。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崛起。

□分甲午蕴藏着未来崛起的密码论

威海有以前就流传下来的东西,每隔5、10年甲午战争就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但甲午的纪念没有一年像今年这么热闹,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在甲午海战的主战场辽宁东港大东沟,甲午海战的沉船“超勇号”此时被发现,也许是有某种缘分吧。 超勇舰在泥下8米深,发现超勇舰时,心里有说不出的疼痛。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大家这么热闹说日清,其实目的是一个,想想当年为什么输,我们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特别是今天,是我们面对海洋强国,面对大海,而且越来越面对世界的时候了。 过去,甲午战争改变了其后一个多世纪中国的命运,其实,这场战争蕴藏着今天和未来崛起的密码。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如果我们把这场战争看作腐败的军队,腐败的政府的失败,那就错了。 那时,欧洲列强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东亚各国要保持自立必须自救。 结果我们选择的模式是建立新军队固有的生活习惯、固有的价值观、固有的社会从以前就流传下来,什么都不变地改变军队。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日本理解自己没有资源,他必须崛起。 他当时看到他可以参考的“老师”,英国人、法国人都踩着落后国家民族的血泪崛起了。

一位日本专家此前曾论述过甲午战争,他说,如果普通日本人精通这一历史,甲午战争就普遍使他们实现了从落后的东亚小国到西方方法国家的阶梯。 之后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打败了俄罗斯,进一步崛起。 但是日本人认识到,在这个崛起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说是有原罪的,他们的崛起是通过侵略别人实现的。 他的侵略模式越来越膨胀,军队的影响越来越膨胀,必将迎来昭和时代太平洋战争的全面失败。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甲午战争120周年后,抗战胜利几十年后,纵观东亚形势,实际上又达到了某种崛起的关口,中国正在崛起,从日本的一系列行动来看,他也要“崛起”。 这一年关注日清,越来越多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想法。

甲午战争爆发于甲午之年,但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决不仅限于那场甲午和这场甲午,值得不断探索。 我希望日清的纪念不仅仅是日清。 我认为日清是我们民族必须的参考书。 如果不反省日清,不彻底找出日清失败的原因,在崛起之路上,我们心里可能还有小地方。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看甲午也是未来的需要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很大影响。 没有甲午战争就没有十年后的日俄战争。 没有九一八事变,没有七七事变。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都没有。 日本占领大连40年都没有。 东北的广大地区统治日本14年也没有。 全国也不会成为战火受害的8年。 所以,我们着力研究甲午不是权利之策,而是今天的需要,也是未来的需要。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封闭的海洋观念将使国家迅速发展落后于时代。 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失败的理由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体现在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上。 历史上重陆轻海的思想根深蒂固,明清两朝的禁海政策进一步将中国与世界隔绝,完全不知道陆地到海洋的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在敲打中国的海岸。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杨晓丹(海军学术研究所副所长,海军大学)

失败也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又是一战100周年。 中国曾是东亚地区的第一名,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超过中国,在战争中重新制作了卡片。 一战爆炸也使德国的新兴力量开始崛起。 我们知道各地区的均衡是暂时的,国家强大也不过几十年、百年,总是其他国家的力量上升,再次崛起。 重新崛起这个变化是永远的,那么每次都必须以战争的形式为一个地区的崛起重新扎根吗? 这是人类面临的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应考虑的问题。

【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再次崛起这种变化是永恒的

标题:【要闻】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