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2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世界对环境和气候问题的日益重视,各国对清洁能源和清洁能源转换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给中国能源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投资机会。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国际合作论坛上,业内人士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较大的能源缺口,将成为能源行业拓展业务的重要领域。希望国内企业能“走出去,形成合力”,克服发展障碍,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电力合作不断升温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相关国家的电力合作一直升温。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主要电力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实际完成了约28亿美元的国际合作投资,涉及沿线8个亚欧国家,直接创造了6700个当地就业岗位。同时,新建工程合同项目128个,涉及沿线30个国家和地区,合同金额超过250亿美元。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工业委员会主席吴表示,当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电力合作呈现出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加快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国家电网以蒙古、俄罗斯和许多中亚国家的合作为基础,马来西亚、埃及和其他国家的中广核项目已经登陆。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和东盟继续成为“一带一路”的权力合作热点。从项目承包模式来看,欧洲(设计+采购承包)模式占这些项目的56.3%。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内民营企业,如正泰集团,正在加快它们在中国能源工业海外发展中的崛起。据悉,正泰在海外主要沿“一带一路”地区拥有100多个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4GW,并通过“建-卖-建”的方式实现了海外滚动发展。得益于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和企业系统集成的优势,正泰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平均内部收益率(IRR)达到10%-15%,领先行业。
“一带一路”沿线的电力缺口很大,但能源资源丰富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缺口很大,人均装机容量只有480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石化能源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主要能源。例如,可再生能源在东盟国家仅占6%左右。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设备普遍老化严重,每年都有大量基础设备需要更新改造。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青表示,预计如果沿线国家人均装机容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将带来1100千兆瓦的装机容量增长,这是国内能源企业不能错过的巨大商机。
尽管存在巨大的电力缺口,但“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拥有丰富的基础发电资源。业内人士表示,就水资源而言,除了淡水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的俄罗斯之外,东南亚也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在风能资源方面,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风能资源丰富,东南亚的菲律宾和越南也有良好的风能条件,而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和保加利亚也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发展风能的基础。
事实上,“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和明确的发展目标,这也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走向全球”开辟了广阔的空空间。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940千兆瓦。在东盟地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增加到23%,这必将产生对清洁能源设备和技术的巨大需求。
广阔的前景难以掩盖现实,阻碍行业呼唤“编队出海”和合作共赢
虽然“一带一路”沿岸国家能源发展的市场前景看好,但投资和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也要求中国企业出海时要保持警惕。王桂清认为,当前的障碍首先是标准体系的差异,不同国家标准体系的不统一影响了设备和技术的有效落地。其次,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在基础设施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符合要求等问题,这将对建设周期产生重大影响。第三,这条路线上的一些国家缺乏资金,并且存在融资困难和成本高的问题。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面临政治不稳定的风险。由于能源项目周期长,涉及多个海外政府部门,一旦地方政府发生变动,在项目审批和融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政策和法律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这些障碍,国内能源企业应充分发挥中国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优势,分组热身,编队出海,避免恶性竞争。“我们的远洋企业应该形成优势互补的伙伴关系,形成中国式的解决方案,否则就会陷入无序竞争,最终伤害的将是企业本身。”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副秘书长李剑锋表示。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全球能源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要参与者合作共赢。国有企业“大”且强大,它们灵活且勇于创新。探索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模式,推动中国能源产业“走出去”。(吕昂)
编辑:张洋
标题:“一带一路”沿线的权力差距创造投资机会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