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1字,读完约5分钟
小米评论
■杨涵
几秒钟之内,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近20年。回顾中国入世前夕,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从入世前被动地防范国际市场对农业的冲击,到2001年积极开放农产品市场,从农产品贸易的相对平衡到2004年的首次贸易逆差。2013年后,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将积极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进口,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世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占全球农产品贸易量的比重从2001年的3%上升到2018年的6.9%,年均增长率为12.6%)。近年来,我们逐步开放农业产业,积极融入世界农业发展。
第一,广泛参与全球农业经贸规则的制定,为全球粮食和农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自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启动多哈回合谈判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世贸组织《农业协定》改革,发展区域、多边和双边农业自由贸易。目前,中国已与20个国家(10个东盟国家)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占农业贸易的31.2%),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逐步建成了一个以周边为基础、辐射带动的“一带一路”,同时积极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等国际组织合作。 并参与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以及中国和东盟(10+1)等组织,中国独立解决了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积极支持和帮助解决了世界一些饥饿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
第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全球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加入世贸组织时,最惠国成员进口农产品的平均约束关税水平仅为15.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米等极少数税目农产品的最高约束关税仅为65%,也远低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为其受保护农产品设定的关税峰值。对于已签署自贸协定的经济体和国家,如东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等自贸协定国家,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水平较低,大部分农产品关税已逐步降至零,根据例外原则,只有少数农产品适用最惠国税率。积极推进跨境进口贸易便利化措施,与过去相比大幅降低通关时间和成本。农产品进口占世界农产品进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2.3%上升到2018年的8.7%。它为国内消费者创造了利益,将人们的日常餐桌与全球市场联系起来,也为全球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农产品市场过剩的矛盾。
第三是促进出口便利化措施,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多样化的食品需求。长期以来,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都是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农产品。农业出口在世界农业出口中的比例从2001年的2.9%上升到2018年的4.1%。通关便利确保了出口新鲜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了全球消费者对多样化和高质量食品的需求,也为确保全球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扩大农业投资开放,参与全球农业供应链和价值链。连续两年出台《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目录》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负面清单),扩大了农业资源、农产品细分市场、农业产业链收购和批发领域的开放范围和力度。此外,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开发综合实验区的设立,旨在吸引外资、智力和技术,搭建新的国际农业投资规则对接平台和农业对外合作政策综合实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农业“引进”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农业供应链,逐渐从饲料、化肥等生产资料和养殖产业链的前端延伸到加工物流产业链的后端;国家在海外“一带一路”等重点地区开展海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在国内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开展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点,为“走出去”企业搭建境内外服务平台。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农业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广泛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全球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除了贸易和投资,中国还在人才、科技、研发等许多农业领域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援助,特别是对一些农业仍然落后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援助,开展农业科技和人才培养等无偿援助项目;与国际社会,特别是贫困高发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分享中国贫困地区的扶贫经验。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正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开放向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制度开放转变,促进了全球和中国农业的共同发展。中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有利于促进全球农业发展,维护全球农业领域多边经贸规则,有利于世界各国携手讨论、共建、共享,实现共赢、共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道路。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的研究主任和研究员)
标题:开放促使中国与全球农业共同发展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