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5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孙毅通讯员李振云郭邵琨报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数量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这些孩子大多由其他亲属管理,或多或少存在着缺乏家教、家庭关系、沟通和监护等现象。尤其是近年来,留守儿童溺水、犯罪、自杀等悲剧事件在各地频繁发生,成为一个更加突出的社会问题。
邱县建立了“社区关爱园”,有效搭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平台,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健康温暖的环境。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76个“社区友好型公园”,有3,256名留守儿童,占全县学龄留守儿童总数的69%。
找出数字,建立档案,编织留守儿童的“信息网络”
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根据中小学生的现状,对该县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调查,及时总结了留守儿童的数量、规模、分布区域和结构,登记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父母情况和委托监护人情况等基本信息。
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每个学校都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及时记录他们的身体、心理、学业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变化,并定期总结变化。
家校互联,勤奋沟通。学校向监护人发放家校联系卡,包括家长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的监护人等。,并指定专人负责,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班级、家长与其他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怀网络。
建立机构和团队,为留守儿童建立“管理和保护网络”
政府主导和部门合作。在县海关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县委宣传部、教育局、体育局等职能部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定了“关爱社区花园”活动计划,并定期开展活动。
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各中小学实行校级领导小组的分包评分制度,通过汇报和交流会,督促“与园区合作”活动的及时开展。在留守学生中建立重点帮扶对象,配备帮扶教师,并以“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与留守儿童配对开展关爱帮扶活动,特别是针对监护人年老、行动不便的特困留守儿童和家庭,学校提供免费午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以老干部、退伍军人、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五老”等各界先进人物为主体,建立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知识讲座和经济援助等志愿服务。
自2010年以来,新马头镇东长屯村管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留守儿童基金”,每年春节期间动员70多名海外务工人员捐钱注资,使留守儿童关爱基金成为“活水”。
目前,有3200多名儿童被留在76个“社区友好型公园”,160名“五老人”被邀请成为助理教师和助理,100多名爱心人士捐赠了资金和物资,共捐赠35万元、1000个书包和1万多本书。组织开展社区活动,学校的“社区友好型公园”积极邀请“五老人”为留守儿童提供兴趣咨询,并陆续成立多个兴趣社区,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开展活动,以达到“人人进社区公园,每周有活动,各有特长”的目标。
(主编:赵延平hf094)
标题:邱县“社会亲情园”让留守儿童受到关爱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