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2字,读完约5分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灾区和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金融投资报》记者7日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十年来,地震灾区大力巩固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认真落实《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提高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
39个重灾区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5月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39个重灾区县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29.7亿元,是2008年(2247.3亿元)的三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2017年,10个重灾区县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7.5亿元,是2008年的3.3倍,年均增长13.1%,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其中,茂县、汶川、北川、平武、彭州等地经济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15.3%、15.0%和15.6%。
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万元
在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同时,灾区人均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前进。2017年,39个重灾区县人均gdp达到42188元,约为2008年(13836元)的三倍,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94.5%,比2008年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10个重灾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2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673元,约为2008年(13609元)的3.5倍。
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经济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的改善。灾区(603883)人民的就业、就学、就医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充分分享,就业面积稳步扩大。以北川县为例,在全球旅游业的推动下,拓宽了“电子商务+扶贫”的就业渠道。2017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336个,转移输出劳动力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零就业”家庭被动态淘汰。
2008年,39个重灾区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0802元,2013年超过20000元,2017年超过30000元。2017年,39个重灾区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30元,是2008年的3.1倍(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19元),年均增长13.2%。10个重灾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其中茂县从2008年的2265元增加到2017年的11707元;汶川县从2745元增加到12243元;北川县从3193元增加到11814元。
灾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3.5万亿
2009年以来,灾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恢复和产业发展,为灾区面貌焕然一新提供了坚实保障。2009年至2017年,39个重灾区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3.5万亿元。其中,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423.8亿元,是2008年(1225.2亿元)的4.4倍,年均增长17.9%。2009年和2010年,灾后恢复重建期间,10个重灾区县总投资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2009年完成1145.6亿元,比2008年增长3.4倍。2017年什邡市、绵竹市、彭州市和安州市的总投资分别是2008年的7.3倍、7.3倍、5.4倍和5.2倍。
“消费马车”已经一个接一个地超过了1000亿大关
随着投资规模的稳步扩大,灾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也在加快。2010年,39个重灾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00亿元,2015年超过2000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接近3000亿元,达到2940亿元,是2008年(737亿元)的四倍。39个重灾区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10个重灾区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3%,比全省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2017年,都江堰市和绵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1%和19.4%,北川县和青川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8.8%和18.4%。
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是光明的
就灾区工业经济结构而言,39个重灾区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7.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其中,茂县、汶川县和彭州市加快工业发展,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北川县和都江堰市大力推进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至45.1%和55.6%;绵阳市安州区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和医药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全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比重从62.7%提高到77.5%。
标题:GDP翻了3倍 10个极重灾县增速更快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