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0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在强调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吸纳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变。”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谢燕菊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时代周刊》记者程阳来自阳江

站在阳江高新区按1:550比例设计的沙盘前,面朝北,沙盘的西南角是海陵湾,其间货船来来往往,缓缓驶入密集的港口工业园区阳江港。沙盘的西北角和东北角是待开发的保留地,阳江高新区正在规划二十亿级的工业基地。

“现在我们强调环境和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要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谢燕菊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这是阳江高新区在新一轮产业共建背景下确定的高端路线,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拒绝产能落后、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转移。

发源于200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产业转移计划,广东正在走出一条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产业共建新路子。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阳江高新区见证了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变迁。早在200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双转移”工作安排,阳江市先后与广州、珠海市建立了产业转移园区,目前园区面积已达21.8平方公里。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产业合作建设是广东特色的探索和创新,是产业转移实践中的良好实践成果,是新时期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的全面推进。一条可行的道路。”

与珠海配对

珠海和阳江是在广东新一轮援建背景下形成的一对。

这是珠海对阳江工业合作建设的第二轮对口支援,140名珠海援建干部进驻阳江。珠海对口支援阳江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有9名司级干部被派往阳江高新区,与首轮5名司级干部的阵容相比,新一轮的支援更强。

据广东省2017年统计,八个对口支援指挥部共派出第二批工作人员417人,其中市级183人,县级234人;三年计划安排财政补助资金90.2亿元,目前已达24.5亿元;引进了230多个新的承包项目。

“我们珠海市三年的资本金是19.6亿元,这是一年到位的。目前,已安排14亿元支持阳江高新区核心区产业合作建设。”刘玉说。通过财政补助资金和国有企业集资建设的创新模式,珠海市在过去一年里为阳江高端不锈钢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平整了约8000亩土地。法华集团作为珠海的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珠海园区开发、建设和投资的主体,负责筹集50亿元实施全过程代建。

携手珠海 阳江高新区如何做到1+1>2

珠海帮助阳江,重点是“园区建设”和“产业投资”。

阳江港位于阳江高新区,是国家一级开放港口。凭借优越的港口条件,11.66平方公里已被指定为工业园区的核心区。高栏港至阳江港的新集装箱航线已经开通,提高了阳江的货物运输能力。

“我们帮助阳江建设特色农产品(000061,诊断库存),建设绿色生产基地。珠海利用毗邻港澳的便利条件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管理优势,将几个农业生产基地升级为港澳农业生产基地。”珠海对口支援阳江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康宏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准确的招商引资是高新区的关键工作。珠海总部针对阳江高端不锈钢、风电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组建了四支招商团队,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进行精准招商。

康宏表示:“在招商工作开展之前,总部结合阳江的实际发展,会同相关专业机构,进行了专业深入的调研和规划,系统地探索和对接了国内外可能在阳江投资的企业。可以说,我们已经实施了系统的‘精确投资促进’。”

2017年,高新区举办了两次大型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63个,计划投资638亿元。刘玉说:“过去一年,引进了37亿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开工,投资223.4亿元。”之前设定的投资目标是200多亿元,珠海非常重视这张成绩单。

长222米、高20米、载重量600吨的“文竹海”号货轮停靠在阳江港码头。从这里出发,经过香港,你可以去欧洲、美洲和东南亚,深茂铁路也直接连接到公园。1991年,谢燕菊第一次来到阳江高新区,这里还是一片滩涂。他说:“欢迎明年再试,会有更多的新变化。”在他身后的建筑工地上,推土机正高高举起它的“手掌”。

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从珠海到阳江,从珠江三角洲到粤东粤西,陈鸿宇认为,“产业在空之间的扩散和转移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走向成熟后的必然客观趋势。2008年,广东省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双转移”战略,并在实际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当时没有多少企业向粤东和粤西转移。他认为,产业转移的成功需要把握转移机会和相应的基础设施条件。除了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外,粤东、粤西交通和园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化水平低,也导致产业转移成本高。

携手珠海 阳江高新区如何做到1+1>2

2013年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关键节点。今年,广东省颁布了振兴和发展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战略。在全省战略层面,我们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园区质量和效益,推进中心城区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快了产业转移步伐。陈鸿宇说:“当时‘三巨头’的重要举措是总结我省前一阶段产业转移的经验,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部署。”同年,珠海从广州接过接力棒,帮助阳江。

携手珠海 阳江高新区如何做到1+1>2

康宏说:“珠海和阳江的对口支援和产业合作建设,使两地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发展联合体,有利于优化两地产业布局,更好地吸引各种外资。两地的协同作用可以充分发挥“1+1 > 2”的效应,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产业合作建设是广东省在对口支援过程中探索的一条新路,其提法最早出现在2016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中全会上。广东提出共建产业,促进珠三角和广东同行业、同企业的整体布局和一体化发展,形成同层次、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格局。这是一种良性互动,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来减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实施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任务的通知》中提到,要推进珠江三角洲与广东东西部的一体化发展。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不再是传统落后产业的转移,而是具有区域一体化和优势互补的分工。

康宏认为,阳江为珠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腹地,有利于珠海优势产业的对外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珠海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阳江充分利用珠海毗邻港澳、外向型程度高、服务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吸引各种优质发展因素,进一步加快阳江优势产业的提升和成长。

“双转移”的对应方面是“双提升”。珠三角注重“双促进”,即“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粤东、粤西地区则注重“双转移”,即“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这是否意味着珠海正在向高端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迈进,将低端落后产能转移到阳江?面对《时代周刊》记者的提问,谢燕菊表示:“我们不是在转移低端落后产业,而是利用珠海和阳江的区域优势,建设高端工业园区。”

陈鸿宇说,产业共建是一个好办法,它的出发点不是行政指令的“郎朗匹配”,而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策。他说:“应该鼓励珠三角企业离开珠三角的总部、R&D和金融,把生产链和配套产业延伸到粤东和粤西,通过产业合作把产业链‘扔’出去。”至于去哪里、发展什么行业,公司将自己做出选择。”

《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改革产能削减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指出,要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全省产业合理布局。到2018年底,珠三角地区三年内将有1600个项目向粤东、粤西转移,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2800亿元。广东东西部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合作建设作为产业转移的有效基本手段,将继续推进。然而,制约粤东、粤西产业合作建设的诸多瓶颈仍未缓解。自2016年以来,粤东和粤西的增长速度再次落后于珠三角,与珠三角的差距仍在扩大。因此,通过产业合作建设,解决粤东和粤西地区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意义重大。”陈鸿宇说。

标题:携手珠海 阳江高新区如何做到1+1>2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