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8字,读完约3分钟
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网站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作为中国第一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推进普惠金融实施、加强领导协调和试点示范项目的相关安排已经落实。
自2016年以来,银行业继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民生工程等关键经济社会领域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得到改善。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7%。信用卡消费贷款和经济适用房项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和57.5%,高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和45.5个百分点。
点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
发展普惠金融,让普通百姓平等高效地享受基本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传统金融机构通常避免向小微企业、低收入和弱势群体提供信贷、银行卡,甚至包括账户在内的最基本的金融服务,这是由于高客户成本、小profit/だよだよ0/room和相对高风险的限制。由于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相关群体也失去了增长和发展的机会,这进一步影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以及国家福祉的改善。
在中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金融服务的提供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已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战略环节。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三农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部署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措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的颁布,为“十三五”期间普惠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银行业全面落实中央政府要求,将普惠金融实践与自身转型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业务可持续性,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普惠金融仍是当前金融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在满足潜在有效需求方面仍有差距。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因此,中国银行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第一,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农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探索建立适合普惠金融、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金融机构,形成多层次、全功能、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普惠金融信用信息系统,丰富服务品种,降低服务成本。三是创新信用文化。要突破传统的信用依赖担保和抵押的信用文化,建立全新的信用文化和理念,建立适合普惠金融的风险体系和流程。第四,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直接银行等渠道,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标题:国家制定“十三五”普惠金融发展规划银行业积极响应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