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2字,读完约4分钟

2016年,中国绿色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最系统的政策框架。9月,在杭州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绿色金融首次被写入20国集团公报。与此同时,中国在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和方法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银行业成主要推手

绿色金融债券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亮点。自2016年以来,CDB、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银行积极参与绿色债券的发行。12月21日,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通过公开招标成为国内债券市场发行的最大绿色金融债券。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在国内外发行的绿色债券已达2200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42%,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主力军。

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银行业成主要推手

除绿色债券外,银行业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2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9.0%。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爱吉、净值、信息)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为5.57万亿元。其中,工行还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银行业环境压力测试方法。

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银行业成主要推手

点评:董喜伟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访问研究员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绿色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支持。

同时,我国绿色金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绿色金融产品仍然相对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绿色信贷,通过总量控制和行业贷款限制等手段限制对污染企业的贷款,而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新型金融产品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第二,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以及其他政府机构缺乏有效的合作。例如,《企业基本信用报告》提供的“环境信息”和涉及的企业范围相对狭窄,金融机构仍然无法获得大部分项目和企业的环境违规信息,增加了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成本和难度。第三,金融市场中介体系发展滞后。绿色金融业务涉及环境风险评估、环境损害识别等专业技术,需要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支持服务。然而,目前我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尚未涉足绿色金融领域或评估标准不统一。第四,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绿色金融政策主要着眼于限制对“两高一盈”企业的信贷供给,促进节能减排短期目标的实现。尽管对金融机构有一些激励措施,但总体而言,绿色金融仍然缺乏完整的战略安排和政策支持。

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银行业成主要推手

为了解决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集成产品体系。在加强绿色信贷业务的同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碳金融、绿色基金和绿色债券的发行和创新。特别是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推进,碳金融领域将会有巨大的商机。二是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完善绿色信用信息系统。环境保护部、央行等政府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逐步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等“环境信息”共享到央行信用信息平台,完善绿色信用信息系统,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提供支持。第三,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鼓励绿色认证。培育和建设绿色评级、绿色项目认证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绿色市场参与者提供可靠、客观的评价依据。同时,要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绿色评估,确保所筹资金投入绿色产业。第四,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绿色金融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因此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干预。在实践中,绿色金融机构可以优先再融资,降低贷款风险权重,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激励措施,调动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标题: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银行业成主要推手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