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0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逆势发展,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
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步伐却逆势而行,继续加快。从2012年到2015年,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从27万亿元开始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2015年年中,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预计在五年内将超过100万亿元。根据真实数据,2015年底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达到93万亿元,2016年年中基本达到100万亿元,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从2015年到2020年,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将继续增长13%,到2020年将达到174万亿元。
从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参与者类型来看,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经纪资产管理、公共基金、基金公司账户及其子公司、私募股权基金、期货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类型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分布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体系中。
资产管理行业
它显示出高度集中的趋势
资产管理行业追求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塑造资产管理行业结构的决定性力量,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趋势是提高行业集中度。据预测,随着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各种监管体系监管标准的趋同以及子行业间壁垒的逐渐减少,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明显。
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经验也表明,资产管理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就股票而言,前20家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资产的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近一半。如果你看一下增幅,那就更明显了:2014年,美国市场前10名共同基金的管理规模增幅达到了总增幅的121%,而2013年仅为73%,增幅集中度大幅提高;在欧洲,这个数字长期保持在40%以上。
事实上,中国资产管理市场高度集中的现象已经形成。前10家资产管理机构的市场份额为32%,前20家资产管理机构的市场份额为44%,非常接近全球资产管理市场。
在子类中,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截至2015年底,银行融资、公共基金、专项基金账户、基金子公司、经纪资产管理和信托公司等十大机构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6%、57%、49%、48%、50%和44%。
在资产管理行业中
基本模式和竞争关系
资产管理行业的基本模式是“三级分销”。据官方数据统计计算,2015年底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达到93万亿元,截至2016年9月,行业资产规模约为110万亿元。从各类业绩来看: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7.10万亿元,占总规模的24.5%;信托资产规模为18.17万亿元,占16.4%;基金公司专用账户及子公司规模为17.39万亿元,占15.7%;保险资产管理规模预计为16.41万亿元,占14.8%;经纪资产管理规模为15.77万亿元,占14.3%;公共资金规模为8.83万亿元,占8%;私募股权基金规模为6.66万亿元,占6%;期货资产管理为0.27万亿元,占0.2%。
目前,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主体仅是银行融资,稳定地占据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四分之一。由于商业银行体系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一基本情况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第二层次的主体密度最高,包括信托、经纪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和基金专用账户及其附属机构。这四类主体的共同特征是以非标准化的债务资产为主要资产类别,且规模相近。它们都在15万亿元至18万亿元的范围内,约占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60%;第三层次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由于其业务主要局限于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范围,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趋势有很大的相关性,其总规模基本稳定,在资产管理行业总份额中的比重在15%左右波动。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合作关系的基本结论是,不同层级之间存在正和博弈关系,同一层级内部存在零和博弈关系。
第一层仅由商业银行系统组成。由于渠道业务需求数量巨大,根据2015年底的数据,整个二级渠道业务规模达到26万亿元,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因此,在渠道业务领域,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之间存在正和博弈关系。
就第三层而言,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资本市场,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市场交叉不多。因此,公共基金和私人基金通常通过在资本市场业务中充当投资顾问和财务顾问,与第一层和第二层建立正和博弈关系。
但是,在第二个层面上,即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领域,由于参与者数量多、渠道业务的存在和刚性支付现象,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的整体技术门槛降低,表现出激烈的竞争。由于市场资金有限,“资产短缺”的常态化,信托公司、经纪资产管理、专项基金账户及其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面向其他保险公司或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2016年底预计规模为2万亿元人民币)等第三方业务在资金和资产两端存在零和博弈关系。
信托业正在崛起
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时期
首先,“资本资产”两端的比较优势决定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
资产管理行业的两大核心驱动力是资本和资产。银行和保险拥有巨大的资本来源,因此银行融资和保险资产管理在资本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是,由于其资产管理能力不足以完全支持现有规模,有必要从其他层面寻求资产方的支持。同时,商业银行系统将寻求其他能够发挥渠道作用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以满足减少资产负债表、满足监管要求和拓展创新业务的需求。
其他机构募集的资金大部分是非公开的,以产品为单位,所以资金方的优势非常有限,他们更喜欢资产方的服务角色,如充当渠道、资产托管或输出主动管理服务。在资产方面,由于“资产短缺”现象和大量渠道业务的存在,以二级为代表的集团同质化竞争将逐渐加剧,这种现象的持续将不断削弱资产管理机构的市场价值。
在当前形势下,资产管理机构在资产方面唯一有价值的突破点只能在主动管理业务领域。信托业凭借其明显的先发优势、成熟的人才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望在主动管理业务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然而,在资产方面的竞争将是长期的红海,因此整体竞争形势将变得越来越激烈。
从资源禀赋来看,银行和保险在资本上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唯一能够公开、持续、稳定地向公众募集资金的机构。虽然公共基金是开放的、持续的,但其规模与资本市场高度相关,因此不够稳定。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均以产品为起点发起融资,不具备相应的融资能力。
其次,家族型信托业务将成为信托行业的“赢家和输家”。
目前,信托业已进入一个战略机遇期,可以跻身于资金来源持续稳定的金融机构之列。这种机会就是家族式信托业务(财富管理模式,信托公司受托管理和处置家庭或个人财产,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但也针对普通客户)。由于家族型信托业务中受托财产的长期性、多样性和组合性特点,一旦信托行业形成大规模的家族型信托业务,高净值客户的资金和资产将长期留在信托账户中,信托行业在资金方面的自由度将成倍增加。信托业可以在第二层次的资产方面从激烈的红海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资本方面的蓝海领域。
此外,从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来看,基于信托制度的信托公司是发展家族型信托业务最理想的金融平台,但理财业务的发展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成为金融产品的“大杂烩”式零售超市,二是成为私人银行等现有强大理财机构的交易渠道。
从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最重要的是控制“资本-资产”链的所有环节。只有认真建设资产管理能力和投资咨询团队,才能更好地判断和识别资产的财务属性和客户的投资需求。基于全方位金融平台的资产配置、财富规划和客户服务能力是在高净值客户的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信托业能够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预计将改写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成为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机构,能够连接一、三级,兼顾资本和资产两个层面,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是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
标题:资管行业的格局演变与信托业新定位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