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5字,读完约4分钟
只有学历、资格和论文将面临改革——1月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涉及55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制度将面临重大变革。
《意见》要求我们力争在三年内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研等职称的改革任务;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介绍说,《意见》围绕德、能、绩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改革措施。其中,我们应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违纪行为获得的所有职称将被撤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职称评定制度中暴露出的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问题相当突出,必须进行改革。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将影响职称的质量。
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
职称与收入增长和晋升渠道直接相关,职称的“标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随处可见。
中国的职称制度主要经历了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和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阶段。目前的职称制度有29个职称,包括科研、工程、农业、卫生和教师。然而,近年来,随着论文造假等问题的不断曝光,职称制度的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7年1月5日,一位网民在中国政府网站上发帖称:目前,农村学校教师职称评选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假奖状、假论文、假成绩、跑关系等。这严重打击了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为此,《意见》强调,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应把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并着重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撤销所有通过欺诈、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获得的职称。
朱认为在《意见》中的这些措施很有针对性。过去,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改革。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只有论文已成为一项硬性要求:高校教师往往只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职称晋升,无论是认真授课还是不认真授课,都只能“凭良心”,如何选题和发表论文才是“正事”。这种人才评价标准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甚至成为滞后专业人士的障碍。
《意见》在基本原则上要求以德、能、绩为导向,提高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克服只注重学历、资格和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让专业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化专业,让有贡献的人有成就感和成就感。
为产权制度的改革设定一个时间表
汤涛介绍说,《意见》在完善职称制度、提高职称评审标准、创新职称评审机制、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
其中,特殊人才以特殊方式评价,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单独评价。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限制。,畅通职称申报渠道。为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开辟职业发展渠道。推进职称评定社会化。严肃评审纪律,加强评审监督。
汤涛介绍说,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确的系列职称可能不需要论文;探索用其他形式的成果代替论文的要求;推行代表制,注重结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
朱说,改革职称评定制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术评审委员会的问题,以避免学术腐败等现象。同时,评价过程的专业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许多评价机构只看论文的数量而不看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职称评定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此外,《意见》给出了改革时间表,力争在三年内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研等专业职称的改革任务;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对此,汤涛介绍说,根据《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措施,推进职称制度的系列改革。努力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一系列改革任务。在3年内,力争在5年内完成职称制度的全部系列改革任务。
标题:职称制度改革启动 将打破唯论文倾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