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6字,读完约4分钟

新世纪以来,十四届一中全会继续锁定“三农”。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新理念下,农产品市场(000061,购买)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就产品结构而言,供需严重失衡的玉米和大豆是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玉米库存达到2.75亿吨。未来,玉米的去库存化有望加快,不同地区的玉米价格将会更加差异化。中国玉米网首席执行官封理臣表示,1号文件希望通过市场定价降低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从而使国内玉米与进口玉米竞争。

将结构调整为近期的主要目标

结构调整是近年来一号文件的重点。之所以把结构调整列入重点目标,是因为国内农产品“三高”突出,即农产品的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都很高。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的同时,国内粮、棉、油、糖价格开始全面高于国际价格,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异加大,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迫在眉睫。

“在实施玉米暂储政策时,最高价格定为1.12元。这个价格是不可持续的。在如此高的价格下,收集到的玉米只能放入国库。2014年东北四省自治区有政府政策储备。玉米占88%。”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军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储存制度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体制改革的重点。

农业调结构对准“三高” 玉米大豆首当其冲

就产品结构而言,供需严重失衡的玉米和大豆是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其中玉米面临更大的去库存压力。2016年底,玉米库存高达2.75亿吨,产量为1.96亿吨,而消费量仅为1.78亿吨。库存过多不仅造成浪费,而且高库存成本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大豆严重依赖进口。2016年,国内消费进口率超过80%,有效供给不足。

根据一号文件关于稳定粮食、提高经济效益和扩大饲养的要求,粮食作物应稳定稻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减少非优势地区的粮谷,增加优质食用大豆、马铃薯和杂粮豆类。

卓创信息分析师刘馨蔚认为,在上述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下,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将保持整体稳定,因为大米和小麦仍有最低收购价政策。然而,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随着玉米市场价格改革和价格补偿分离,空仍将下调玉米价格,但这将是一个持续见底的过程。

抵制进口农产品

CICC分析师唐卓静认为,在玉米价格变得更加市场化之后,各地的玉米价格将会更加分化。2016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由于供应量大,东北主产区吨玉米价格低于其他地区,如200元和300元。预计地区价格差异将更加明显。

显然,随着1号文件的出台,玉米的去库存化有望在未来加速。如果没有临时储存的价格,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将会降低,玉米的年产量将会下降。从大豆的经验来看,自2014年取消大豆临时储存并改为直接补贴政策以来,年产量明显下降。因此,通过改造临时仓储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去库存化。同时,玉米种植将更加集中在优势产区,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玉米种植结构。

农业调结构对准“三高” 玉米大豆首当其冲

封理臣表示,自2007年中国玉米收储体制改革以来,市场价格一直在上涨。然而,国际农产品价格相互影响,与国内玉米价格的剪刀差不断加大。一度出现了国内产品入库、进口的异常市场格局。从2016年开始,玉米市场化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一。一号文件希望通过市场定价,降低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与进口玉米竞争。

农业调结构对准“三高” 玉米大豆首当其冲

从玉米供方改革的效益产业来看,玉米深加工是未来老玉米的主要流向。目前,在玉米库存中,已经储存或将要储存三年以上的玉米总量约为7000万吨,占总库存的26%。然而,这部分老玉米不再适合生产饲料或玉米淀粉,发展燃料乙醇将成为消化库存老玉米的主要途径。

标题:农业调结构对准“三高” 玉米大豆首当其冲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