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5字,读完约2分钟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中国工匠”: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完善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质量的灵魂在于独创性。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践行职业道德,崇尚卓越,培养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地位 需要更多“中国工匠”支撑

自2016年以来,“工匠精神”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热点。如何使工匠精神真正融入企业乃至各行各业从业者的价值体系,使工匠文化蓬勃发展,让“中国工匠”屹立不倒,帮助中国品牌整体崛起,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人才是完成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任务的关键。总体而言,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规模居世界第一,人力资本积累丰富,支撑着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但是,与世界先进制造业国家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问题突出,人才脱节现象严重,培养质量和效率不高,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差距。”全国人大代表、万丰汽车控股集团董事长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地位 需要更多“中国工匠”支撑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竞相购买海外商品的现象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品质量问题。在企业家眼中,中国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整个社会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必须填补的“短板”。

“目前,许多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但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生产和供应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高端需求。因为在中国不可能买到高质量的产品,大量的购买力流向了国外。与此同时,国内大多数商品都是低价低质竞争,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不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陈指出。

有鉴于此,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有必要解决一些影响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商标品牌的法律保护,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此外,要努力提高高技能“工匠”的社会地位,加大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大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要想真正成为世界闻名的金字招牌,就必须有一批敬业、精于技艺的工匠。”陈表示,要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大力弘扬和培育制造业“大国工匠精神”,狠抓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创新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方在产学结合中的责任和定位。

标题: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地位 需要更多“中国工匠”支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