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8字,读完约4分钟
3月8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代表们将审议和讨论民法通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在15日的NPC闭幕会上进行表决。
为什么民法通则草案如此重要?亮点是什么?《民法通则》专家建议稿起草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黎明、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毅对草案进行了解释。
时代与民族的融合
作为保护个人权益的最重要的法律,《民法典》涉及一个人一生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通则》是《民法典》的总纲,只有通过“大纲”才能打开,《民法通则》对于整个《民法典》的和谐与可及性至关重要。
“提交NPC审议的草案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人文关怀理念和时代精神。”王黎明说,21世纪是互联网和高科技的时代,也是走向权利的世纪,因此应该加强对个人尊严和自由的保护。“民法的终极价值是关爱人,最高目标是为人类尊严和全面发展服务。从草案确立的基本原则来看,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和体现人文关怀的个人权益保护原则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民法通则和民法典必须如实反映当今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个人关系和财产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愿望,从而具有民族性。
王黎明说,草案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自愿原则保证个人在私人生活和民间交往中的自我控制、自我安排和自我决定,这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据王毅介绍,在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继承法编、物权法编等中。,对家庭的强调将更具体地反映出来。
积极回应社会关注
民法通则草案也回应了许多社会热点。
王毅表示,公众非常关心如何确认和保护个人信息权。“目前,草案中有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但是,更多的专家认为,从民法的角度来回应公众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是很困难的,希望在今后的民法典的划分中得到更多的体现。”王毅说道。
此外,草案还回答了“一老一少”的问题。“一个老人”指的是老年人的问题。在草案开始时,建立了“成人监护制度”,明确规定配偶、父母、子女等。作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有限的成年人的监护人,从而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要。
“少一个”是指自然人限制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下限标准。在讨论过程中,专家们都支持将民法通则中的年龄从10岁调整到6岁。
王黎明说,该草案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有许多亮点。除了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外,在财产权方面,草案首次使用了“平等保护”的表述,这是对物权法的重大改进,凸显了民法“平等私权”的价值取向。此外,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草案详细列举了知识产权的客体,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还规定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这一规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去年5月底,《民法典》各部分的编纂工作全面启动。据王毅介绍,作为五个参与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成立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五个研究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交了专家建议稿。“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小组有效地继续保留一般民事立法;已经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今年2月,各研究组完成了各自的专家提案草案,其中不仅包括条文设计,还包括立法理由和参考立法例。目前,该提案草案已提交NPC常务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王毅表示,《民法典》的后续编纂将对已颁布的一般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将增加《人格权法汇编》等新内容。
“如果一切顺利,整个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可以在2020年顺利完成。我们将共同努力编纂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民法典。这是所有法律工作者的梦想。”王黎明说。
标题:解读民法总则草案:反映人民财产关系法律调整愿望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