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1字,读完约3分钟

戏曲走进农村文化生活在全面小康之中

——专家解读戏曲下乡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周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近日发布的《中国戏曲走进农村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在全国农村实现戏曲制度化、规范化、大众化的目标,形成了切实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动计划。可以说,公共文化服务是弥补不足的实际行动,也是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实现农村文化小康的重要举措。

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生活 全面奔小康

《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戏曲下乡活动,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实现“两个一体化”: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明确宣传、文化和财政部门各自的职责。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欣表示:“加强政府领导,为继续扎扎实实把戏曲走进农村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生活 全面奔小康

实施方案要求地方宣传文化部门在广泛征求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公布和调整农村地区的年剧(节)目录。李国欣认为,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建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和反映公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咨询反馈体系的体现。同时,实施方案明确,中央政府将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对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体现了政府在引导戏曲下乡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生活 全面奔小康

与过去政府送戏下乡相比,戏曲下乡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李国欣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一是农民群众、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戏曲艺术专业人士、相关社会团体和人员的充分参与。其次,“入乡”与“育队”紧密结合,通过“结对培文化”,传承和帮助农村文学人才,创造农村文化繁荣的基因。第三,中国戏曲进入农村的服务主体主要由政府购买的社会化方式决定,而不考虑所有制性质、专业爱好者、“高品位”和“草根”。政府根据“自下而上,按需供应”的原则,考虑就近服务和降低成本等因素。,并以各种方式向所有合格的承办者公开采购,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实现政府主导的职责。

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生活 全面奔小康

同时,在服务模式上,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多管齐下的原则,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在农村演出为主,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提供经典剧目,以活动联动的形式“联村演出”,以小团队的形式深入偏远分散的小村庄,特别强调农忙季节的“错时服务”。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志楠说:“戏曲进入农村,不仅对戏曲艺术领域的各个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空间。”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农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辽宁的莲花落、吉林的二人转、陕西的老腔、新疆的曲子戏、江西的采茶戏、湖南的古画戏等数百种中国传统戏曲剧种,都充满了浓郁的乡愁和泥土气息,其中许多至今仍活跃在长垣的村头。

“广阔的乡村有最稳定的舞台和最忠诚的观众。不仅如此,清新的乡村、淳朴的村民、纯真的乡愁、变幻的乡镇,都是戏曲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进入农村是推动戏曲艺术繁荣的有利举措。”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标题: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生活 全面奔小康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