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4字,读完约7分钟
右图:3月8日,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在驻地分组审议了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徐荣春(右一)在讲话中说,农产品价格改革是推进农产品市场化、提高农业系统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经济日报记者李景路照片
下图: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车立明接受小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农业产业化转型,打造中国优质品牌。”经济日报记者高照片
上图,3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完善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我们要大力弘扬匠师精神,培育匠师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出席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表示,质量发展是振兴国家的途径,也是强国的政策。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加快完善质量发展政策,优化质量发展环境,真正把推进中国品牌建设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全面提升中国产品、企业和行业的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质量“套保”速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核心技术创新势头强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同时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品牌。然而,中国品牌在发展中仍然受到核心技术缺乏的制约,R&D缺乏自主投资和有限创新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和声誉。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发达国家故意制定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加紧对“中国制造”的技术遏制,利用各种技术法规、标准、认证、注册等手段限制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抑制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技术障碍。”CPPCC国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吉说。
面对国际环境,许金基委员认为,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创新,加强研究和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帮助国内相关产业从技术和制度层面争夺竞争高地。这也是促进国内产品升级和发展、优化质量的有效手段。
从国际形势来看,依靠核心技术创新来培养工匠技能,使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的案例早已有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主席刘平军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例如,以西门子品牌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创新模式值得借鉴。西门子总部研究院拥有一支2万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申请约5000项专利和约2000项发明专利。在世界百强名单中,德国每年占据约10个席位,居世界第二位。
刘平军委员表示,企业要想拥有核心技术,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想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只有掌握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才能登上世界品牌之巅。“包括一些传统的老字号企业,都要与时俱进,顺应市场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提高整体素质,加快赶超
突破核心技术创新,形成发明专利,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需要一代、两代甚至几代人的时间。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产品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摧毁几代人创造的品牌,这使得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缺乏信心。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小组讨论中,委员会成员刘平军强烈要求,必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行为,以维护公民的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显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接近10%,部分产品甚至超过30%。
与此同时,“网购热”持续升温,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问题频频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仍然存在不良的竞争行为,如‘单一票据’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合格产品逃避监管,流入市场,损害市场秩序,加强监管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指出,201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11种电子商务产品专项抽查,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3%。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余培顺表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多方共同管理,单靠一方力量、一个环节的努力是不可持续的。
委员会成员余培顺告诉记者,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更重要,也更复杂。“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过于分散,我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0多万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大型现代企业仅占10%左右。”如何保证这么大一个群体的质量和安全?他认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可以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还要求每个生产企业严格控制自己的质量,履行每个生产者的责任。
在流通环节,余培顺委员建议,从生产加工到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包装、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目前,质量改进行动正受到强烈抨击。记者了解到,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了质量强化活动,全国116个城市开展了质量强化活动,其中85个城市明确提出了质量强化战略。“建设质量强省、城市强市,形成了重视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质量工作机制建设,为全面开启‘质量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员魏传忠说。
从中国品牌到“质量时代”
“在世界44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的28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然而,在世界100大最佳品牌的名单中,中国在2013年的成绩是零。过去两年,华为和联想发展迅速,进入榜单,但排名相对较低,均为70位。”刘平军专员表示,虽然许多国际品牌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但中国品牌仍处于弱势地位。
“在品牌的正面能量方面,中国仍然缺乏指导。中国知名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机制亟待建立。只有积极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品牌,我们才能继续引领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这是重中之重。”谈到未来中国品牌建设的推进计划,刘平军委员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将是建立品牌发展基地和天使投资,创新核心技术,力争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培育和打造约1000个中国知名品牌,从而带动全社会的品牌效应。
无论是产品核心技术研发的源头创新,还是消费品质量违法的质量检验之剑,创造更适合中国品牌建设的“质量时代”,都迫切需要将广泛的质量改进行动和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质量为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国品牌质量建设滞后等问题未能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管治理模式单一,缺乏各质量主体的社会共治体系。”委员会成员徐金基建议,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质量信用信息系统,对企业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加强质量诚信建设;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指标纳入质量效率提升指标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具体质量指标在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的比重;重点开展重要民生消费品和工业品以及低合格率产品的质量改进行动,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引导行业廉洁自律,普及质量知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倡导质量诚信,加强质量社会共治。(经济日报记者郭景元李畅)
(编者:梁
标题:[2017两会特刊]开启中国品牌的“质量时代”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