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68字,读完约9分钟

“真不敢相信,在银行申请贷款这么快!”日前,福建省泉州市某汽车用品服务中心总经理点击公司电脑确认后,立即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了“小微速贷”贷款,从发起申请到获得贷款不到五分钟。

“小微速贷”是中国建设银行在中国面向小微企业和其他实体经济领域推出的全程在线自助贷款。依托“网上银行+”的双重基因,在网上快捷方便,以银行的技术、数据和风险控制为支撑,提高了贷款调查、审批和放款的效率,实现了小微客户融资全过程的网络化和自助化运作。客户申请贷款只需几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微速贷款”业务只是建行利用大数据解决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诸多创新之一。据了解,建行通过创新支撑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效已得到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多次得到国家有关领导的肯定,两次荣获“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大数据+互联网:

让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捷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和应用,探索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的新形式和新模式。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应该继续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重点振兴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主体。对于银行来说,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数据”深耕“小客户” “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低门槛和高效率。传统的信贷模式抵押门槛高,审批流程繁琐,已成为小微企业难以承受的“融资之痛。”据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技术、新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把“利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银行能够充分发掘各种信息,通过分析客户历史数据,有效增加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有利于推动金融向“小而美”发展,使金融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大数据”深耕“小客户” “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数据显示,近年来,建行一直坚持依靠创新解决小微企业“信息和信用缺失”的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成立上海数据分析中心,利用“大数据”开发“小信贷”,推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用一潭活水浇灌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树,有效推动大众创业创新,实现“小企业大事业”。

“大数据”深耕“小客户” “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上述“微速贷款”业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互联网+”的应用突破了空时间的限制,建行有效地将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开辟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使小微企业方便快捷地获得低成本融资成为现实。

针对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资金需求,建行还创新了“网上银行循环贷款”业务,先后开通了企业网上银行、山荣业务、互联网站、手机客户等小微企业贷款的网上申请渠道,将贷款申请、发放和还款从线下转移到网上,允许客户通过网上银行自主经营,极大地提高了融资效率,完全满足了肖伟的需求。

特别是建行率先在同业中推出“好业务”电子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交易+融资”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好业务”,小微企业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发布、网上销售、支付结算等网上交易功能,还可以根据交易产生的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数据记录获得网上融资服务。

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建行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的融资困境,重点解决了具有现实融资需求的创新型小微企业,解决了科技企业、大学生创业等“双创新”主体资产轻、无担保、融资难的“痛点”和“难点”。

大数据+记分卡:

让小额信贷取得巨大成就

多年来,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是制约银行能否有效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因素。然而,建行通过积极探索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据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模型设计和大数据挖掘,建行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批量筛选、针对性评估和流程处理的业务模型,改变了小微企业贷款因财务报表不规范、信息不充分而被冻结的局面。

时间追溯到2013年。今年,建行在同行业大银行中率先开发小微企业零售记分卡模型,针对500万以下小额贷款客户,树立了全新的银行信用评估理念。

记分卡通过逻辑回归分析银行积累的数亿小微企业客户数据,摒弃了以往关注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模式,围绕业绩能力、信用状况、交易信息等非财务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大大提高了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建行第二年率先推出行为记分卡,建立小微企业贷款展期业务模式,客观评价企业绩效能力,继续对合格客户使用贷款额度。此举将贷款展期业务从单纯依靠人工判断转变为自动决策和人工决策相结合,大大缩短了贷款展期时间,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事实上,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构建大数据信用产品预警监控系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始终是一个考验。

对此,建行相关负责人做了详细解释。一方面,大数据信用产品的风险管理重点关注企业账户的资金流和交易行为,通过对企业和企业主相关数据信息的非现场动态监控,量化风险并给出预警,实现信用风险的“早发现、早决策、早行动”,增强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能力,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应用。“大数据信贷产品采用基于数据视角的新风险调查模式,创新性地应用了多种风险管理工具。”负责人表示,通过小企业预警模型,结合系统定期自动获取的定量信息和人工输入的定性信息,实施批量预警,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实施不同的风险处理。

特别是通过小微企业零售行为记分卡模型,监控小微企业的账户行为,系统自动计分并触发预警信号,促使贷后管理者及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同时,通过新一代系统平台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催收管理功能组件,实现了催收(逾期)期、催收执行和查询统计三大功能,提高了小企业信贷客户贷后管理的批量操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记分卡模型,目前建行根据客户交易结算、pos流程、税务信息等信用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托小微企业记分卡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支持。可以说,建行的“大数据”产品真正实现了数据与信用的完美融合。

大数据+第三方:

构建小微企业信息生态系统

“pos贷款”主要根据小微企业pos收单特约商户的银行卡收单交易金额、数量等数据信息提供融资支持;

“山荣贷款”主要提供基于日均金融资产、企业结算账户、企业主个人结算账户结算流量数据的融资支持...

“目前,建行已经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大数据信用产品体系,包括信用贷款、优质贷款、创业贷款、税收贷款、pos贷款、工资贷款、结算等,完全适合各类小微企业。业务数据。”谈到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大数据产品,建行相关负责人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就像一个品种齐全的超市,只要企业有一定维度的真实数据信息,总会有一种产品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大数据”深耕“小客户” “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然而,由于小微企业信息的广泛性和分散性,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数据涉及到政府管理部门和商业交易网络的方方面面。我们如何使大数据的获取更加全面、真实和有效,并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

建行的做法是与政府和其他第三方共享信息。

诚实的纳税信息证明了小微企业的管理能力,也证明了纳税人的信用状况。在实践中,建行发现与税务机关的合作可以很好地实现“以税促信贷、以税促信贷”。

因此,针对按时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建行创新推出小微企业“易税贷款”产品。通过与税务机关合作,根据企业的纳税记录判断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水平,只要满足一定的纳税条件,就可以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而不需要抵押。

"我没想到通过诚信纳税就能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天津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是南开区的一级纳税人,根据公司连续三年的纳税记录和纳税金额,建行向其发放了200万元信用贷款。对此,该公司负责人非常动情:“今后我们将继续保持优秀的纳税记录。”

2015年,建行率先与国家税务机关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基于信用信息互认和信息共享的银税合作机制。建行通过促进税收信贷与银行信贷的有效对接,运用税收信贷促进发展,造福民生,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此后,建行持续探索在银税合作中植入互联网基因,推出“税银电子家园”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与涉税数据的实时对接,开辟了新的“电子”贷款模式。

合作不仅限于税务机关。近年来,为畅通小微企业信息采集渠道,建行以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政府数据平台为契机,推进政府信息系统与公共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积极探索和获取分散在人民银行、工商、法院等部门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例如,与中国人民银行信贷信息中心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平台上分析和挖掘供应链企业产生的数据,实现小微企业客户融资需求的智能获取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快速处理。

“大数据”深耕“小客户” “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此外,建行还充分发挥社会商业组织的力量,建立了银行与第三方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利用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库资源,丰富小微企业各种社会行为的信用信息库,做好基于数据信息挖掘和筛选的金融服务。

谈到未来,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行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小额信贷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潜力。

标题:“大数据”深耕“小客户” “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