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9字,读完约4分钟
“第一次霜冻后,去树上摘水果”。初冬来临时,陕西省黄龙县三岔镇梁家山村的果农张小龙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收获季节,梁家山村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7600多亩,人均收入达到17000多元。“今年苹果开花时,遇到了‘冷泉’。然而,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苹果看起来很好,购买价格比往年高得多。每斤大约4.8元,我家有10亩果树,收入超过14万元。”张小龙高兴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梁家山村果农依靠苹果增加收入,这是陕西优质苹果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通过农产品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陕西苹果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
到目前为止,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100万亩,产量超过1100万吨,约占世界面积的七分之一和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苹果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并批量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陕西省苹果果业增加值432.5亿元,占陕西省种植业增加值的33.1%,苹果基地县果农人均年收入近万元。被粮农组织评为“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并在欧盟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产品。
质量保证是苹果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了引领陕西省苹果质量,陕西省成立了水果工业局,引导果农发展水果生产。自2004年以来,陕西省共选育和引进了24个苹果新品种,其市场表现在全国苹果主产区中名列前茅。陕西省旬邑县川胜苹果示范园负责人何正祥表示,苹果产品需要适销对路才能占领市场。“通过多年的引进和创新,我们开发了适合本地的新品种,如烟福3号、立夫1号、裕华早富、李佳等,并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分拣、贮藏、果汁加工等技术,狠抓新园区、幼儿园管理、技术培训和示范园区建设,引导附近几十个乡镇的农民采用标准化程序种植苹果,其中张虹镇开发了1000亩矮化苹果。进入全果期,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年产值达1800万元,年利润达1000万元。”何正祥说道。
规模发展是苹果产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支撑。陕西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苹果生产的发展不仅需要质量,更需要数量。陕西省除了支持延安、渭南等优势地区大力发展大面积种植外,还在洛川、白水、千阳、甘县、耀州等区建立了5个苹果转型升级示范县,通过全省大数据网络采集,推动大面积苹果种植标准化发展。
产业化是壮大苹果产业的重要手段。为了搭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陕西省高度重视苹果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储运营销一体化、市场展示合作、线上线下同步模式,通过政府牵线、社会资本运作、合作社和农民参与等方式,促进苹果产品的分拣、储存、加工和出口。以渭南市为例,渭南市先后成立了苹果产业化领导小组和建设委员会,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苹果产业基地建设、市场开发、品牌建设和大数据开发应用,使苹果面积和产量年均增长10%左右,优果率比过去提高20%-30%。
值得一提的是,优质苹果产地洛川县率先在陕西省进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苹果“后整理”,重点是苹果分拣、冷藏、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同时,洛川水果加工园区建成,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全县水果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洛川苹果”创下新高,品牌价值72.88亿元。
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果业企业3229家,其中国家级企业12家,省级企业114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水果行业合作社有3,714个,水果行业家庭农场4,778个,大型种植者18,149个,水果冷藏能力4,220,400吨。2017年,全省苹果浓缩汁产量为34.12万吨,占全国的63%;出口31.63万吨,占全国的48%。
陕西省提出,未来五年将集聚优势发展特色苹果产业,积极规划建设以1000亿元苹果产业为主体的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模式。特色果业将为陕西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雷婷)
编者:纪爱玲
标题:陕西:种植苹果“摇钱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