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9字,读完约5分钟
理发卡、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如今,钱包里有好几张一次性预付卡,这几乎成了一种消费标准。商家可以稳定用户,消费者可以享受折扣,这是理所当然的。预付卡是一种“双赢”的卡,但是关于预付卡的负面消息经常揭示出预付卡变成了“坏卡”。
有很多陷阱-
商店关上门,隐瞒消费规则
“2000元的理发卡已经好几次没用了,但是店长和店员都跑了。这次它真的是坑坑洼洼的。”吴健住在南昌红谷滩。一周前,他居住区附近的一家品牌理发店突然关闭,在没有通知发卡会员的情况下消失了。给店主打电话,告诉他“不在服务区”;我联系了总部,被告知“自年初更名以来,该店已与集团公司脱钩”,这意味着该卡余额在其他分支机构的消费方式已被封锁。
国茂写字楼的白领尧尧也陷入了预付费消费的“深渊”。不久前,当她和她的朋友去工体附近的一家酒吧参加聚会时,前台服务员一直在谈论办卡的折扣,王耀花了3000元买了一张预付卡。然而,当她回家仔细看时,她发现卡的背面写着“仅供周末使用,不可退款,使用期限为一年。”“读完之后,我的头发爆炸了。我给商店打了电话,问为什么在处理卡片之前没有提到所有的注意事项。另一方表示,消费规则是由该公司制定的,很明显这是在作弊。”
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150名预付卡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50%的商户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只是口头同意。即使一些商家签订合同,15%的合同有不合理的免责条款,如“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和“对人身伤害/货物损失不承担责任”。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德志表示,具体而言,“诱使消费和商业实体违法”是消费者申请信用卡前的主要问题;“霸王条款”是卡处理中的主要问题;卡处理后存在的问题包括强制服务、虚假宣传、未能保证人身安全、变相涨价、降低服务质量和擅自暂停服务。
维权难
证据很少,等待了很长时间,而这种说法是没有希望的
无奈之下,吴健和其他十几名成员一起去了当地派出所报案,并多次催促。警察没有耐心,目前只能继续工作。最让他困扰的是,对方很容易不接受账户,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固定的证据。
去年年初,在生鲜食品行业一度号称“阿里巴巴”的“水果营”骗局被曝光后,虽然公司CEO被警方拘留,但幕后老板失踪,仍在网上被追,很多成员丢了钱。
北京一家健身俱乐部的业务经理表示,该行业收取很高的卡转让费,或者规定卡不能退。还有一个“必要性”:现在健身市场竞争激烈,这种“坏政策”只能是为了保证会员的安全。如果它被释放,大量的成员将会丢失。
一些理发店的员工也成了“大老板逃跑”的受害者。一位理发师的个体户说,现在美容美发行业混在一起,一些集团总部出了问题,给下面的加盟店带来了麻烦,理发师半年的工资也泡汤了。
监管不力-
法律的实施缺乏详细的规定,处罚力度不够
事实上,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出台了《一次性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预付卡管理被纳入法律监管的轨道。有了立法,为什么预付卡市场仍然混乱?
“问题在于法律和监督这两张皮。在实践中,规则就是规则,操作就是操作,相关法律无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解释说,例如,《办法》明确规定了发卡企业的资质和备案,发卡企业必须是规模、集团或品牌企业,并提前30天到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然而,在现实中,它已经成为空的一篇文章,社区附近的个体经营的健身房或理发店也喜欢发卡。
《办法》规定的备案、应急预案和不定期检查的制定很好,但需要细化,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避免推诿张德志说,比如备案,就要做好与工商、银行、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把一切准备好,让公众知道,让消费者可以查询。
预付卡程序太深了,你能避免吗?刘俊海认为自我保护是最可靠的。首先,每个消费者都应该更多地了解消费者保护法,并及时发现商家的狡猾之处。另一方面,在消费上要文明、理性、节制。例如,一些理发店说,他们将获得一张价格为5万元的卡的折扣。价格差异如此之大,我们必须注意。
据上海一次性预付卡协会初步估计,全市发卡机构总数近10万家,实际备案的发卡机构只有366家,备案率不到1%。
"记录管理是基础的基础,是预付卡管理的起点."北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朱伟表示,备案将确保企业信息的可追溯性,有利于企业诚信建设,也便于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
朱伟表示,商业和金融部门要严格审查预收资金余额比例和资金在发卡企业的存放比例。根据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商业绩效和社会信用水平的差异,应设定30%-50%的存款比例,并指定银行机构委托管理预售资金。一旦发生挤兑,受伤的用户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得到相应的赔偿。
刘俊海建议,有关企业和个人应被列入终身黑名单,必要时应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日报》(2017年6月16日,第17版)
标题:陷阱多维权难监管弱 预付卡咋成了“糟心卡”?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