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39字,读完约6分钟

党支部提高能力,合作社增添活力,贫困户有动力——马鞍梁上的扶贫力

在马鞍山市安良生态养殖合作社,开展生态放养的“辉县绿泥黑猪”已形成一定规模。经济日报记者陈发明照片

“辉县倪青黑猪”耳朵里有一个二维码,收养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小猪的生长情况。经济日报记者陈发明照片

核心阅读

甘肃省辉县县不断提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子商务”的产业扶贫模式,整合贫困村的产业资本、人力和资源,大力发展合作社,让贫困户真正受益。

“党支部持股,老百姓持股,贫困户持股,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在甘肃省辉县大河店镇火石村马安良原生态农业合作社,村党委书记对这种“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子商务”的产业扶贫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一模式的策划者是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永诚。他在另一个贫困县——当昌县工作时,推广这种模式,在一些贫困村发展水产养殖,使当昌县特有的“斗鸡”出名,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刘永诚告诉记者,合作的马鞍梁是以前型号的“升级版”。

“三合一”激发热情

在谈新模式之前,我们应该先谈一谈马鞍山市原有的生态农业合作社。去年年底,刘永诚去火石村调查,发现村里的贫困是由大量的土地造成的。“人均有4英亩以上,但他们都在种植玉米和小麦。他们卖不了多少钱,每天都要留着。”人们在家怎么赚钱?刘永诚与镇、村干部一起,决定依托村里土地多、森林多的优势,按照“劣势变优势、优势变产业、产业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收入”的发展思路,发展“绿泥黑猪”生态养殖业。为此,他们成立了马鞍山良生态养殖合作社。

甘肃徽县“马鞍梁上”的脱贫力量

合作社成立之初,辉县县委组织部向火石村党支部注入工业扶贫启动资金20万元,其中1.5万元按每户1000元分配给14户贫困户和1户返贫户,村党支部持有18.5万元,18.5万元中的5万元分红作为村集体积累,其余分红作为村集体积累有了启动资金,合作社还吸引了33名村民投资30多万元。

有合作社,但刘永诚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合作社由于内部运行机制存在问题,难以长期发展,“如发展方向不一致、分红不均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合作社可能会在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崩溃。这不仅会造成国家扶持资金的流失,还会增加普通老百姓的经济负担(603883,诊断单位)。”刘永诚说道。

为此,刘永诚在霍石村建立合作社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三位一体”就是整合资金(帮扶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资金、农民资金)、人力(基层组织、党员、能人、帮扶队伍)和资源(土地资源、财产资源、生态资源、技术资源)用于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三分”是指在合作社中,党支部的领导与理事会的管理权相分离,监事会的监督权与理事会的管理权相分离,资金的管理权由镇农业经济站管理,与理事会的资金使用权相分离。"新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调动了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甘肃徽县“马鞍梁上”的脱贫力量

在这种模式下,曾与他人共同创办马安良养殖合作社的董事长袁碧刚最有发言权。“国家对合作社有许多支持政策。在过去,许多投资者成立合作社,即建立一个平台,钻政策空采取补贴和贷款,人民并没有真正受益。”袁碧刚表示,目前的“三三制”是一种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党支部控股起主导和引导作用,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日常管理和运作,党支部受监事会制约和监督,没有一个人说了算。“在这种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下,我们的董事可以放心,合作社不会因为一两个人退出而解散。”

甘肃徽县“马鞍梁上”的脱贫力量

让会员心连心的好机制

记者在合作社门前的公示牌上看到,在公开的账目中,饲料费高达几千元,日常生活用品费低至五分钱。袁碧刚说:“根据我们的规定,每头猪的生长情况都有记录。如有不适,由监事会记录,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原因。”

良好的运行机制使每个人的心灵紧密相连,马永强对此深有感触。“在合作社成立之前,村党支部的工作是日常的村务管理,缺乏凝聚力,通常组织义务劳动,如清理运河,大家伙不愿意参与。”马永强说,通过参加合作社的领导,党支部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其威信和能力也在提高。贫困家庭和有股份的人主动工作。“有时候,在自己的地里割草的人会把草免费送给合作社作为草料。”

甘肃徽县“马鞍梁上”的脱贫力量

李百刚是村里一个62岁的贫困户,家里有七口人,妻子是残疾人,女婿是家里唯一的劳动者。他通常种15亩地,每年的收成只够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合作社在村里成立后,李百刚以1000元作为股东,县委组织部给他发了1000元的配股。“通常,女婿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天有100元的收入。”李百刚说:“合作社发展了,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年底还可以分红。”

甘肃徽县“马鞍梁上”的脱贫力量

现代营销打破了销售瓶颈

记者了解到,马鞍山市合作社已注册“辉县倪青黑猪”商标,现已形成300多头猪的养殖规模,全部放养了粮食、大豆秸秆、牧草等饲料。据估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实现500多头猪的养殖规模。记者在山坡下的放养区看到,每只小猪的耳朵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收养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小猪的生长情况。当它发布时,采用者可以通过快递收到包装在真实空的新鲜猪肉。

甘肃徽县“马鞍梁上”的脱贫力量

如何用这么好的猪肉打破“养在内室,无人知晓”的销售瓶颈?刘永诚告诉记者,马鞍梁合作社已经开通了网上交易平台,消费者在线订阅后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看养殖情况。目前,已完成100个在线订阅,销售额初步达到20多万元。到今年年底,猪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00万元左右。

“在完善和总结安良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县政府安排的每一个贫困村20万元的工业扶贫启动资金,力争在全县88个贫困村实现‘党支部+’模式的全覆盖。”刘永诚说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发明)

标题:甘肃徽县“马鞍梁上”的脱贫力量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