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3字,读完约9分钟
老韦斯特今年86岁了。自1994年受聘于巨化集团,并来到浙江省衢州市参与当时中俄氟化工领域最大合作的高科技项目以来,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原总工程师、绰号“老席”的Sittrivi Dmitry Nikiforovich已在中国工作了23年。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参加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时,特意会见了俄罗斯专家和亲属。“老Xi”是习近平主席称赞的人之一。
事实上,正是包括“老溪”在内的大量外国专家学者的到来,为国内企业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前沿思想外,对外国专家的借鉴意义重大。
从圣彼得堡到浙江
老Xi说:“只要中俄这两个巨人携起手来,美、日、英、德对世界氟化学工业的垄断就会被打破。”
“老Xi”目前正在他的家乡俄国度假。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的书面采访时,“老席”仍在为人才引进政策献计献策:“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我认为引进人才的知识产权可以得到适当的考虑。以引进国际高科技人才。”
“过去巨化的产品主要是‘三酸两碱’,硝酸、硫酸、盐酸、烧碱和纯碱,一度供不应求。”9月1日,衢州市委常委、巨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胡仲明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然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初,市场竞争加剧。巨化开始考虑转型,决定进入氟化工行业。”
但是转型并不容易。“主要是没有技术,没有技术背后就没有人才。”胡仲明说。
为了掌握氟化工这一当时的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巨化集团开始放眼海外,先后联系了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化工企业,但都被拒绝了。
在此过程中,巨化集团了解到,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也从事氟化工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经过一番协商,双方决定在衢州共同成立浙江巨盛氟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聚四氟乙烯。
今年是1994年,老西63岁了。
同年10月,时任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总工程师的老Xi带领专家组从圣彼得堡飞往上海,然后转乘绿色皮车和中巴车前往衢州。
"当时,氟聚合物业务部门除了一片农田外,什么也没有."老西部回忆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以老Xi为首的33位俄罗斯专家开始工作。“我来到巨化集团后,作为俄罗斯的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基础、详细设计、人员培训、工厂建设、装置启动、装置稳定运行以及后续的技术改造。”老Xi向《国家商报》记者介绍。
短短两个月,老西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国内项目设计方案,最终提前完成了项目基础设计初稿,也实现了项目中大型关键设备制冰机的国产化,为企业节省了1800万元的投资。
在完成了当时中俄化工合作最大的高科技项目——聚四氟乙烯(ptfe)的设计方案后,许多俄罗斯专家也出于各种原因提出了回国的要求。
老韦斯特决定留下来。
“只要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巨人联手,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对世界氟化学工业的垄断就会被打破。”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提到了老席决定留下的原因。在回应《商业日报》记者的询问时,老奚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一是项目需要;第二,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后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所以我特别珍惜。”
从那以后,老Xi和他的中国同事一起生活和吃饭,按时上班,经常加班。三年后,巨化集团的氟化工项目终于迎来了试生产,在这三年中,老西的作息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扎根中国的外国专家
张建国介绍说,2016年,90多万外国专家和其他外国人员来到mainland China工作。
1997年11月,当项目建设供不应求时,焚烧装置点火系统工作不正常,可能导致项目环保验收不合格,无法投产。
虽然老Xi不负责这项技术工作,但他强烈的责任感仍然促使他重视这项工作,并致力于燃烧和点火的研究。为了弄清残液的反应情况,他在60多岁的时候和中国技术人员一起在焚烧塔上走来走去。为了在每次试验后了解喷嘴的第一手信息,老Xi不得不蹲在焚烧喷嘴的位置上,观察部件的拆卸和组装过程。
那是深秋和初冬,老Xi不顾寒冷和疲劳,常常蹲一个多小时。经检验,我国当时研制的引弧线圈可靠性不高,喷嘴易碳化、烧蚀和堵塞。老Xi带领技术人员不断试验计算,在分析讨论中探索解决方案,最终顺利解决了焚烧炉的点火问题。此后,这种结合了中俄两国技术的等离子体焚烧方法和装置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16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会见了老Xi,对他为中国氟化工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赞赏,并感谢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成熟的氟化工技术人才。
“老Xi先生是我们的导师。”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含氟聚合物事业部总经理余家明(600160)表示:“他为巨化集团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在3000吨/年聚四氟乙烯项目的基础设计阶段,老Xi扮演了“粘合剂”的角色。他发现了中国和俄罗斯工业标准之间的差异,所以他细化了不同类别设备的技术规格。同时,对中国设备制造商的材料、管道和管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在俄罗斯找到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对比。最后,为设备选型和材料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基础设计顺利完成。
之后,老Xi拿出自己的计算书,毫无保留地与技术人员分享,于是一批技术人员迅速成长起来。“老西不仅通过自身努力降低了四氟乙烯生产的能耗,还为中国氟化工行业培养了许多行业精英。”余高明说。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6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介绍,2016年有90多万名外国专家和其他外国人员来mainland China工作,而在20世纪80年代,外国专家的人数每年不到1万人。
"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是吸引外国人和国际学生的最大因素."张建国说:“政府、企业、大学和其他机构对科学研究的投资也越来越多。”
《台州晚报》2016年的一篇报道也提供了一组数据:在过去的20年里,浙江共引进了38.6万名海外专家。仅“十二五”期间,外国专家帮助企业申请了5500多项新专利,开展了2万多个新产品研发和设计项目,填补了500多个国内空空白。
让公司尝到甜头
胡仲明说,在巨化的三次转型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提出了人才强企战略。
人才引进的效果是明显的。在巨化,经科技部批准,2001年5月19日,中国第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中俄科技合作园区正式开业。数据显示,目前,中俄已在合作园区成功合作10多个项目,开发了19种200多种氟化学品。
《人民日报》报道称,在过去的20年里,在老西方建桥建线之后,俄罗斯购买了带有技术元素的股票,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许多在俄罗斯难以落地的技术在中国进行了改造,中方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中俄实现双赢。
2004年9月30日上午,浙江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杭州召开,奚日伟作为浙江巨盛氟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出席了颁奖仪式..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向他表示祝贺。
老西的成功引进也让巨化集团尝到了甜头。“老西是巨化氟化工的总教练。他就像一头牛,一本书和一座桥。现在我们已经与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波兰、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外国专家进行了合作。”巨化集团董事长胡仲明表示。
与国外专家的合作使巨化集团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引进和留住老Xi这样的“外国专家”,巨化集团也花了不少心思。
老Xi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说:“为了项目研发,巨化集团兼收并蓄,帮助华英研究所克服了许多经济问题。在人才引进方面,除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高薪任命外,巨化集团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俄罗斯专家开通俄罗斯电视频道,让专家了解国内情况,为专家和配偶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饮食、交通和医疗服务。”
“在巨化的三次转型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提出了人才强企的战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平台,如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与国际高水平技术人才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是他们非常向往的。”胡仲明说:“例如,作为三线城市,在吸引力无法与京沪相比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家庭成员、子女安置、人才阅读等问题,统筹安排。”
但是,在胡仲明看来,虽然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引进,但在这个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高端人才在哪里?我们不知道,我们很想引进人才,但是我们找不到人才。”胡仲明说,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解决不可接受的人才引进问题。“近年来,我们引进了各种人才,有些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也有一些教训。这是一个辨别能力的问题。”
标题:获习主席点赞的洋专家:扎根浙江23年 助力氟化工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