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国务院参事办公室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最近提出,可以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特别是要把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转变为可持续经营."我非常同意这一点。

左从首席经纪人的局限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务院参事办公室的研究员,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尤其是这一次,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日益严格的ipo审计叫好的情况下,她能够鹤立鸡群,独立提出“将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利润转化为可持续经营”的命题。从盲目的“重书本”到“重现实”,从不时看监管的面孔到思考现实企业的真实发展需求,积极维护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持续盈利有必要改成“可持续经营”

ipo监管宜严宜松,这也需要具体分析。从总体上看,刘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人们对提出的“法律监督、综合监督、严格监督”的主张是赞同的。但是,所谓“全面监督、严格监督”的前提是“依法监督”。这并不是说越严格越好,没有约束或约束,这也不是一个随意的监督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审计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除了一些对真实性的怀疑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现行会计制度和规则的理解。例如,应收账款确认时间的变更是否构成会计政策的变更、估计的变更或会计差错,公允价值是否合理、公允,负债拨备或资产减值是否符合资产评估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实践中,对现行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则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同行业不可比,甚至与自身不可比的问题。笔者认为,严格监管的关键在于确保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不涉及会计准则是否需要修订,而不是质疑由于对现行会计准则的理解不明确而可能存在或不可避免存在的一些问题,否则,人们会越来越困惑。

持续盈利有必要改成“可持续经营”

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市场竞争和不可避免的商业风险是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持续经营假说不仅规定了空的范围,也规定了会计的时间。因此,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ipo是基于可持续的管理能力,而不是可持续的盈利能力。美国的纳斯达克尤其如此。中国主板市场在《证券法》中明确要求“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累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因此一直将持续盈利能力作为其能否发行上市的最重要审计标准。甚至创业板也设定了两个量化的业绩指标:第一个指标要求发行人连续两年盈利,且连续两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并持续增长;第二项指标要求发行人连续一年盈利,净利润不低于500万元,连续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众所周知,一些尚未实现盈利的创业板公司申请上市是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从而快速突破发展中的资本瓶颈约束。

持续盈利有必要改成“可持续经营”

到目前为止,实践证明,美国的纳斯达克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中国内地乃至香港的创业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难以移动的分水岭。由于中国首次公开发行(ipo)迟早会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可持续管理创造条件,取代可持续盈利能力作为首次公开发行(ipo)最重要的审计条件,无疑是可行的,也是建设性的,尤其是对创业板(GEM)和创业板(NEEQ)而言。

持续盈利有必要改成“可持续经营”

标题:持续盈利有必要改成“可持续经营”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