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1字,读完约5分钟
2017年即将结束。总结今年金融业的发展,“强监管”和“去杠杆化”无疑是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尤其是作为金融领域的主力军,银行业的强有力监管更是亮点。
年初,银行业的强监管风,加上银监会两周内发布的八份监管文件,让市场看到了监管的“真”。
这八份文件中,有七份是有关整顿银行业务、要求银行进行自查自纠的监管措施。“三套利”、“三违规”、“四不当”、“十乱”等一系列监管检查文件,甚至被讥讽为“银行间的特别拳序”。
随着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的出台,银行业掀起了一轮自我检查和自我纠错,这甚至成为了一段时间以来各银行日常工作的主旋律。虽然在监管升级之初,市场也因预测不足而出现了债券市场下滑、外包集中赎回等恐慌情绪,但事实上,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了防范金融风险、治理银行业混乱的目标,监管部门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只是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会议精神。
七个关于整顿银行业务的规范性文件似乎涵盖了复杂的银行业务,但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领域:银行间、财富管理和表外。
正如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说,确定这三个领域的一个原因是,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突出的风险点,如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同时也存在与它们相关的操作风险,所以我们应该集中精力进行整改。另一个考虑是,这些领域主要涉及首都空转向,而整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由此可见,监管当局今年掀起的强监管之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杠杆率迅速上升,其中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居世界首位。当杠杆率急剧上升时,风险正在积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也是宏观经济杠杆率的迅速上升;就中国而言,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紧迫感与日俱增,高杠杆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我们想控制资本的杠杆作用,就必须控制金融机构的“输血”行为和货币闸门。
尽管在银行融资、同业拆借和表外资金转移等方面存在问题,但过去几年,整个银行业通过表内外各种渠道,向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等领域“注入”了大量资金,这是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业高杠杆化的关键原因。因此,规范银行业务、整顿金融混乱不仅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为了防范整个宏观经济因高杠杆而积累的系统性风险。
如上所述,去杠杆化和风险防范需要同时管理金融行为和货币政策。前者依赖于强有力的监管措施,而后者离不开央行实质性、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政策。过去几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维持长期超低利率和释放过多流动性不利于去杠杆化,但会推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
相反,如果我们想控制失控的杠杆,就有必要维持一个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今年以来,央行三次将公开市场操作(omo)和中期贷款工具(mlf)的利率上调25个基点,使得今年金融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抑制了银行广义信贷的增长率,银行业告别了快速资产扩张的野蛮时代。
截至10月底,银行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较年初分别减少3.4万亿元和1.4万亿元。理财产品增速降至4.7%,同比下降26.5个百分点。银行业风险防范和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然而,在控制一般信贷高增长的同时,确保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使命也不容忽视。9月30日,央行宣布将从明年起实施包容性金融的RRR减贫目标,并支持银行增加对小微、农业、农村和扶贫领域的投资。
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和评估,扩大定向减RRR的实施范围,引导银行增加表内信贷,确保实体经济在强有力的金融监管过程中不受影响。前10个月,银行业新增贷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万亿元,新增资产比重同比增长35.2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继续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
如果上述监管措施能对治理银行业混乱和金融去杠杆化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监管部门在下半年升级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文件,都是为了建立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这也是中国金融监管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在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不再简单地合并“一行三会”,而是在原有的监管结构上加强监管协调,突出行为监管和职能监管。关于大额资金管理、现金贷款整顿、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等的新规定。都有金融稳定会议的数据。
监察部的一位知情人士曾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改革都表明,监察部的定位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过去,它关注的是家长制下的行业发展,而在未来,它真正回到了监督的原点,强调监督即监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准确脱贫和防治污染打好基础。可以预见,随着补充监管政策缺陷的长效机制的逐步完善,监管“牙齿”将越来越锋利,监管处罚将继续加大,金融业将朝着更加规范和良性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内去杠杆化和风险防范仍然是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随着外部央行陆续退出量化宽松,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和中性,明年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标题:金融强监管向纵深发展 防风险依然在路上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