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6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2017年12月,审计署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其中云南、湖南、吉林、重庆等10个市、县(区)财政收入虚增15.49亿元。

《时代周刊》记者虫火谷

继辽宁和内蒙古之后,天津滨海新区也于1月11日轮到空披露其虚增的财政收入。

在同一天召开的天津滨海新区两会上,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滨海新区公布的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2.31亿元,是中国第一个突破万亿元的国家级新区。经过这次下调后,滨海新区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下降了1/3,而且2017年6%的增长率也明显低于全国的整体增长率,与前几年的增长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前几年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

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省GDP加速挤水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绩效评价,促进高质量发展。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黄对《时代周刊》记者说:“在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政府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某些地方,揭露虚假数据、积极挤出水资源、减少非法和违法建筑债务是明智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必要了解政治成就和实际经济数据,而不仅仅是gdp。”

挤出更多的水

辽宁省是第一个公开确认财务数据造假的省份。

2017年1月17日,在辽宁省两会期间,辽宁省首次确认2011年至2014年辽宁省各市县存在金融数据造假问题,并指出2011年至2014年“官方数据已发布,官方数据已发布”,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

2011-2014年,累计虚增财政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为了挤出地方财政用水,2015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4年下降了33.4%。

一年后,内蒙古也透露,它夸大了财政收入,并开始挤压水资源。新华社报道称,在2018年1月3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承认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高了0/圈。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530亿元,占总额的26.3%,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减少290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总额的40%。

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省GDP加速挤水分

财政收入降幅最大的是包头市。在这轮挤压下,财务数据直接从2016年的271.2亿元下降到137.6亿元,同比下降近50%。

黄说,地方经济数据中有一些水的原因,比如统计口径,更重要的是绩效评价的因素。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一些资源型省份难以转型。为了避免糟糕的数据,财政收入被夸大了。

2017年12月,审计署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云南、湖南、吉林、重庆10个市、县(区)财政收入虚增15.49亿元。

扩大财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而“空回合”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财政空转向,是指财政部门年初设定的收入目标过高,年底无法实现,不得不采取欺诈手段。在财务部门给企业拨款后,企业将资金返还给财务部门,然后通过倒账和虚增收支来实现年度增长目标。

早在2015年,财政部就要求各地开展清理检查,严肃查处地方财政“空转移”行为,财政收入质量成为财政部地方专员办日常监管的重点。

财政部浙江专员办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诉《时代周刊》,地方财政收入虚高的原因有很多。绩效考核是一个方面。有些地方认为财政收入最好有一定的增长,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把负债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增加财政收入的规模,从而发行地方债券,获得更好的信用评级。

近年来,财政部一再重申,禁止地方金融数据欺诈。此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要加强金融数据欺诈的责任追究,依法追究欺诈行为发生地区和人员的责任,坚决防范和制止金融数据欺诈行为。

稀释gdp增长目标

地方膨胀的国内生产总值很大程度上受国内生产总值第一和成就观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批评省级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差距。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始于1985年,主要采用某些行业的生产法加收入法,实行分类核算,即国家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各省占地方国内生产总值。

gdp核算需要相当多的基础数据,仅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就有3000多个与gdp核算相关的指标。因此,如果在大规模的统计调查中有一部分数据是不真实的,那么gdp数据就会被扭曲。

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决定利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届时,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将由现行的省级统计机构按照统一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将改革为由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计算,并对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基本衔接。

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省GDP加速挤水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淡化经济增长,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后,意味着只把gdp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地的评估机制正在发生变化。《时代周刊》记者梳理了在几个省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发现许多地方淡化了对gdp增长的要求。

例如,内蒙古在2018年将不再下达财政收入增长任务,地方考核体系中没有财政收入增长的考核指标和规模(港股00001)。山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彻底摆脱gdp增长的竞争情结,扎实推进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今年1月3日召开的天津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天津应摆脱“速度情结”和“转移焦虑”,摆脱落后的发展理念,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彻底摆脱单纯追求gdp增长的负担,下决心推进高质量发展。

严格控制债务风险

根据财政部的最新数据,2016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32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17.19万亿元的范围内。如果用债务比率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比率为80.5%,低于国际预警标准(100%)。

虽然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得到控制,但一些地方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非法或变相借钱。,风险不容忽视。

为遏制地方非法债务担保,财政部于2017年公布了涉及重庆、山东、河南、湖北、海南、江西、陕西、甘肃、湖南等地的几项地方政府非法债务担保办法和处罚措施,并基本公示了当前地方政府非法债务的常用办法。

据《泰晤士报》记者报道,在公开披露的地方非法债务担保案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许多案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政府的借贷渠道,也是借贷对象。

财政部表示,将研究出台终身问责和回溯责任制的措施,并督促省级政府完善问责机制。那些继续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将被一起发现,一起调查和追究责任,以及终身责任和回溯责任。

根据近期各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发布的信号,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严格控制地方债务,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例如,1月3日召开的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主动化解潜在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完善潜在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政府借款终身问责制度和债务问题反向调查机制,坚决守住无系统性风险底线。

甘肃省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摸清政府债务的真实基础,严格控制债务增长,加快化解现有债务,压缩处置责任,加快化解甘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存在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

河南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效防范社会风险。

江苏省规定,2018年,江苏将加强数据和信息监测,并在财政支出责任接近10%的地区实施风险预警。

为了解决存量隐性债务,财政部最近明确表示,坚持中央不补助的原则,做到“谁有孩子,谁就有孩子”,坚决破除地方政府以为中央“买单”、金融机构以为政府买单的错觉。

标题: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省GDP加速挤水分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3528.html